不少人认为晚上喝了酒
只要当时不开车
次日开车就不属于酒后驾驶了
殊不知
这完全是对酒后驾驶的误解
往往是“人醒了,酒还没醒”!
4月14日,湛江交警霞山大队民警在辖区巡逻,当巡逻到新湖红灯时,一辆正在等灯的车牌为粤GSHXXX小轿车因不按导向车道行驶,被民警现场被拦停检查。
在检查中,民警打开车门时,一股很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民警立刻控制该车司机,经过呼气式酒精检测,结果为114mg/100ml,属醉酒驾驶机动车。
民警询问司机是否存在饮酒行为时,司机矢口否认。
警察同志,我没有喝酒呀,咋可能酒驾?
当民警进一步询问时,他突然惊觉:可能是自己昨晚和朋友喝酒的情况导致的。司机称休息了一夜,感觉没事了,就驾车去上班。事后,司机很是后悔,表示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
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酒后睡一觉,
酒精就能都散发了!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湛江交警通过一组"隔夜酒"实验告诉你真相!
其实,每个人对酒精的吸收排解能力不一,即便是上一顿甚至前一天喝的酒,仍有可能会被测出酒驾。酒精在人体中一般消散时间为 10-20 小时,有时候夜里喝完酒睡一觉,第二天一早,觉得没什么事就开车出门,结果还是被认定酒后驾驶就是这个原因。生理上是没什么反应了,但酒精依然在体内没排干净,所以喝酒后 10-20 小时后再开车是比较科学的。
一般来说,如果头一天喝得比较多,建议第二天最好别开车,至少得歇 24 小时,这样稳妥一点。
据相关测试数据反映,饮酒后,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小时可以消化15毫升酒精,大约需1小时才能消化355毫升啤酒中的酒精。普通人喝1瓶500毫升左右的啤酒,一般在2小时内,血液中仍可测出酒精含量。同时,酒精代谢的速度取决于人的身体素质、对酒精的吸收能力、排放能力、饮水和排尿多少等多种因素。每个人的代谢能力不一样,有的人稍快,有的稍慢。
交警查处酒驾不是以饮酒后和再次驾车间隔的时间长短为依据,而是以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标准。一旦达到或超过酒驾、醉驾的标准,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酒驾的恐怖“成本”
恐惧吗?害怕吗?
那就请坚决做到
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