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干旱与太平洋海温间,你不得不知的关系

科技能见度
2021-04-14 16:58
+ 订阅

近日广东天气持续“热情”,4月13日,揭阳普宁录得全省最高气温——34.9℃。比高温更让人着急的是干旱,去年10月以来,广东平均降雨偏少34%,其中粤东地区比常年偏少六七成,局部地区旱情严重,江河及水库水量大幅减少,粤东多地已经采取错峰供水、分区轮供、分时限供等措施保障居民用水。

近日,由于持续干旱,揭阳市揭东区双坑水库,库底已经干裂。

“天气干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水量、蒸发、蓄水调水能力等因素。”广东气象部门有关专家表示,3月我国南方多地出现中到重度干旱,预计4月份部分地区旱情仍将持续。根据国家气候中心3月31日统计,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六省(区)中旱以上面积达到74.9万平方公里,重旱以上达28.9万平方公里,其中,特旱8.5万平方公里。

调控降水的“密码”:热带太平洋的海温变化

为何半年来华南降水大幅减少?你可能意想不到,这与太平洋海温变化有关。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春在。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春在说,华南的降水与热带太平洋的海温(海洋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当热带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温在冬季发生异常增暖(厄尔尼诺事件)或降温时(拉尼娜事件)现象时,次年春天的中国南方降水会对应有显著的增加或减少。”

王春在表示,从2020年下半年起,热带太平洋中东部就开始出现异常降温,进入了拉尼娜事件发生的过程。

他说,热带太平洋中东部的异常冷海温会通过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导致在西北太平洋的菲律宾海—南海地区上空出现一个异常的气旋式环流。这样的一个气旋式环流会使中国南方陆地上空的大气中水汽减少,这正是导致中国南方降水从2020年冬天到2021年春天期间整体偏少的重要原因。

旱情何时缓解?关注三大洋海温变化

根据广东省气象台的消息,14日夜间到17日,粤北和珠三角地区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粤东地区也将迎来少量雨水。

这次降水能否解决我省部分地区面临的干旱问题尚未可知,在王春在看来,要预测旱情何时能够得以缓解,需要能够准确预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温变化及其引起的西太平洋大气环流场。“只要气旋环流变为反气旋环流,华南干旱就缓解了。”他说。

去年长江流域降水破纪录,图为7月月13日拍摄的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结论,三大洋的协同作用是影响我国降水量的重要因素,该实验室前不久曾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揭示了去年长江流域破纪录降水的背后机制。

研究结论显示,2020年长江流域洪水与印度洋海温以及西北大西洋海温异常等多重因素有关,更多的水汽因此被输送到长江流域,“其中大西洋起主导作用。“

“该研究也从侧面表明,从三大洋的角度研究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有助于掌握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王春在说。

【记者】卞德龙 张子俊

【图片】梁钜聪 张梓望 徐昊

编辑 佘余
校对 杨远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287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