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沉香历史源远流长,宋代寇宗奭所撰的《本草衍义》中记载:“沉香木,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交干连枝,冈岭相接,千里不绝。”中山市五桂山正处在“岭南诸郡,旁海诸州”的中心位置。至今,五桂山境内仍保存有全国最大的野生土沉香群落,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人工栽植的五桂山沉香树400万株。五桂山作为中山市唯一全境被划入生态保护区的镇街,其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于沉香的成长。2011年,中山市获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沉香之乡”称号。
五桂山沉香树
(图源:五桂山街道办事处提供)
五桂山土沉香生产和制作技艺于2018年10月入选中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主要分布在有着广东省首批“国家森林乡村”美称的桂南村一带。香农们在传统的刀砍、钻洞、刀凿、火烧等产香方法的基础上,将含有真菌的泥土涂抹在沉香木破损处,加速结香过程从而提高产香量,从而形成五桂山土沉香独特的生产和制作技艺。
沉香产品
(图源:五桂山街道办事处提供)
近年来,五桂山街道通过引入沉香检测中心、制定行业标准、成立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等举措,推动沉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五桂山街道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共同建设中山市沉香检测中心和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沉香技术服务中心,在沉香检测中心建设与运行、沉香产业规划、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高新技术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同年11月30日,由中山市沉香协会编写,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最终审定的中山市《沉香鉴定及质量分级》团体标准发布,成为国内首部以白木香形成的沉香原料及其直接加工制品的鉴定和质量等级分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2018年,中山市沉香协会申报成立的“沉香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为全国首批林业和草原国家创新联盟。联盟通过组建沉香产业技术专家组进行科研开发,攻克种植管理技术和人工结香技术等瓶颈技术难题,助推沉香产业发展。
2019年11月,五桂山街道利用桂南野生土沉香天然优势,深化与国家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合作,建设面积15公顷的沉香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基地,收集并培育世界范围内沉香品种26个。
2018—2019年,五桂山先后取得“香山香”第20类(沉香),“香山香”第3类(沉香),“香山香”第5类(中药材),“五桂山沉香”第42类,“长命水沉香”第42类,“桂山香”第3类、第20类、第35类、第42类等多项商标证,“香山香”商标使用范围从原来的家具、沉香雕刻艺术品扩大到食品、药品等领域。
五桂山沉香产业的不断壮大吸引了众多本土沉香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大批知名企业在五桂山相继建立总部、种植基地、产品展示中心、沉香体验馆。
文丨冯丽莹
编辑:陈琳琳
复审:何燕萍
终审:高小兵
本文资料来源:《中山年鉴·2019》《中山年鉴·2020》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