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海豚似乎成了汕头市周边海域的“常客”,许多市民朋友及渔民常常能幸运地发现它们的踪迹。4月14日是世界海豚日,汕头海域的海豚生存现状,你了解吗?
南方+记者采访了粤东海域鲸豚保育研究领域研究专家郑锐强博士,据其2017至2020年期间的调查发现,目前在汕头海域,发现过中华白海豚、长吻真海豚、印太江豚、东亚江豚、普通瓶鼻海豚,而历史上搁浅发现的包括灰海豚以及其他大型鲸豚类。
他说,目前中华白海豚只分布在近岸河口以及岛礁海域,而其他离岸性的鲸豚主要分布在南澳东面近岸以及离岸海域,比如印太江豚在南澳岛的东面比较容易遇到;瓶鼻海豚在南澎列岛周边海域是较为常见的物种,而像长吻真海豚这类季节性迁徙物种,遇见率就比较低了。
南澎列岛海域又见海豚“家族”。郑锐强 摄
幸运的是,2018年4月,郑锐强曾在南澎列岛周边海域发现大量长吻真海豚,当时南方+进行了相关报道(点击查看往期报道)。他表示,目前只针对中华白海豚进行系统性的野外调查和研究工作,对于其他物种的分布以及数量,由于调查仅限于南澎列岛周边海域,且调查时间短,无法精确计算其具体数量,“但从目前的栖息地模型分析结果上看,南澎列岛周边海域可能是我国东部沿海印太江豚以及瓶鼻海豚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但遗憾的是,据郑锐强多年的调查研究,目前整个粤东海域,中华白海豚的数量仅剩13头(点击查看相关报道)。
粤东地区最后13头白海豚。郑锐强 摄
汕头大学海洋教育专家孙泽伟老师在这几年同样非常关注海豚的生存情况。他告诉记者,《走向海洋》课程组2012年首次在南澳科考调查,就在南澳云澳渔港发现两条死亡已久的江豚尸体。“据我们调查发现,很多渔民并不了解江豚与中华白海豚同为国家保护动物。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每年都会设计保护鲸豚类等相关珍稀物种的宣教和调研课题。”
汕头大学《走向海洋》课题组进行调研。
孙泽伟说,总体来讲,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目前面临严重威胁,汕头当然也不例外,汕头近海海域是中华白海豚地理种群栖息地,中华白海豚在这海域出现并不能代表本地海洋生态环境向好,相反,调查发现该物种在粤东海域无论从种群数量还是遇见率,都有下降趋势。
他进一步说,粤东海域,特别是台澎浅滩,由于地处上升流区,渔业资源相对丰富,是鲸豚类动物重要的觅食场所。同时,粤东近海海域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区位生态价值特别重要。
但近年粤东近海海洋污染特别是塑料漂浮垃圾、废弃渔网、船只噪声等,都会对鲸豚类动物造成致命影响,他建议要加强滨海民众海洋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同时提高执法力度,杜绝肆意破坏海洋生态行为,保护鲸豚类动物资源。
“大部分人对海豚的了解仅停留在‘可爱、好玩、会表演节目’这样的层面,而对海豚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濒危现状了解不多。”孙泽伟说,一方面要加强鲸豚类动物的科学研究工作,获得充分科学数据,才能开展更有针对性、更科学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加强鲸豚类动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对鲸豚类动物的保护意识。
汕头大学《走向海洋》课题组深入中小学宣讲。
【记者】余丹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