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孜孜不倦地耕耘杏坛三十八载,而今仍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她敢于担当,五十八岁重出江湖担任班主任;她用满腔热忱完美地诠释了教师的神圣职责——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她却总是这样说:“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
看到这里,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她是谁呢?
别急,
先讲一件小事……
“We go high!”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去学农。同学们乘坐专用大巴,一到农场,就如同出笼的小鸟飞向了草地和花圃。
突然,在高一(12)班的队伍中传来了一声稚嫩的喊声:“We go high!”接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高喊“We go high! We go high! ”很快,这些孩子们自觉地排成一队,迈着自豪的步伐向目的地进发。这感人的一幕令在场的老师和其他学生迷惑不解。
原来,在周一的班会课上,该班班主任老师向全班同学们分享了米歇尔·奥巴马的演讲金句:“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意为:当别人往道德低处走时,我们要继续往高处前行!彼时彼刻,班主任的教育起到了不同凡响的作用,那种向道德高处前行的理念,对学生影响深远。
今天珠教君要带大家认识的,
就是这位“奶奶级”班主任——
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的
万书珍老师。
“60”后的学习经历
1962年,万老师出生在革命老区河南省桐柏县。那个年代的孩子虽然可以勉强吃饱穿暖,但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凭着个人的勤奋、聪慧,万老师于1979年考入了河南师范大学(后改名为“河南大学”),成为我国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三届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大学图书馆海量的藏书吸引了这位来自山区的稚嫩女孩。从此,她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尽情畅游了整整四个春秋。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毕业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母校,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老师。
人生十字路口上的勇敢抉择
1992年邓小平南巡,珠海经济特区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再加上珠海市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四季如春的气候环境,深深地吸引了万老师,她毅然离开了奋斗十年的大学讲堂,来到了珠海市斗门一中,心甘情愿地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
她常想:作为一名普通的知识女性,虽然没有补天浴日、断鳌立极的本领,但是能够以中学教师的身份为祖国培育新一代建设者,是自己的优势,也是自己的本分。怀着这样的信念,万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去。
虽然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可一年下来,同学们对物理课还是懵懵懂懂,此情此景,万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面对困境,是退缩,还是迎难而上?那时,蕴藏在农村孩子内心深处的顽强精神占据了上风。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万老师一方面虚心请教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另一方面找学生谈心并展开家访,多方面耐心搜集大家的意见、建议。经过认真细致的访谈、总结,她找到症结所在,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过去十年她一直从事大学教育,而大学教法与中学教法完全是两码事!
明白了这个道理,万老师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开始埋头钻研《中学物理教法》,从此“逆风操盘”,一发而不可收拾,所带班级物理成绩在年级领先,教学效果明显。
真正的用“心”教学
万老师认为,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是对学校的信任。教学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甚至前途。作为任课老师,决不能辜负家长的殷切期望,要敢于承担重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循循善诱地培养,让家长、学校放心!
她有两大妙招——
用“心”备课:认真备好教材,做好教案,除此之外,还要“备学生”。为了做到有教无类,不落下一个同学,万老师都会在备课前深入到学生中间,广泛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包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存在哪些疑惑、拥有什么爱好等等,切实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这样做虽然耗费了她大量时间,但是实践证明,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不二法门。
用“心”激励: 物理身为实验科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万老师煞费苦心,大胆地做了两点尝试,成效明显。
一是全面阐释物理学的巨大成就,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万老师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提高学生对物理的重视,使他们坚定“今日学物理”的信心,树立“明日用物理”的憧憬。
二是把物理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她给学生讲《物理与艺术》,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知道牛顿,那一定没有知识,如果不知道达芬奇,那一定既没有知识又没有文化”,启发学生深刻领会物理中的美学。
不可不知的“万奶奶语录”
“物理太难了,我真的学不会!”
提到物理,不少学生直摇头。万老师认为,要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和同学必须有感应、有互动,否则就会形成“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
课堂上,万老师不但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还能控制课堂气氛。
针对物理课堂上学生容易疲劳的学习特点,万老师能够牢牢抓住学生心理,不失时机地用诙谐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她那声情并茂、激情四射的讲演,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使课堂自始至终都能充满欢声笑语,保持活跃的教学氛围,把一堂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物理课,上得绘声绘色、生动有趣。
作为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万老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吸收网络上出现的流行用语,并把这些词语与物理术语糅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用于课堂教学,力争接地气、近学生,收到了奇效。
“万奶奶语录”,金句频出——
学好物理,比牛顿更牛,比库伦更酷。
物理虐我千百遍,我待物理如初恋。
我知道你很累,但别人都在飞。
今天你爱理不理,明天你就高攀不起,打起精神啊!
不要处于基态(即舒服态),要努力跃迁到激发态:激发、跃迁、发光!
赤橙黄绿青蓝紫。红光最暖,紫光能量最高,你们要红得发紫啊!
学物理不只是枯燥,它也有诗有远方……
同仁们对万老师的课堂教学是这样评价的:讲授教材,条分缕析,句句似流矢中窾要;烘托气氛,妙趣横溢,声声如珍珠落玉盘。万老师的课堂教学更是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她的学生久久不能忘怀。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的蔡永恒同学,毕业多年后在寄给万老师的明信片上这样写道:“您时而严肃的教导,时而顽童般的嫣笑,偶尔还冒出几句时髦语,兴致尽然,这些回忆正如那光滑平面上不受外力运动的小球,永不停息地浮现在脑海中”。
育人德为先,视学生如己出
现代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过:“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是上品,德才兼备是精品”。万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立德”教育。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充分结合学校教育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目标,着力培养具备爱国、正直、诚实、善良、坚强、勇敢等优良品质的学子,树立文明班风。
文明班风
1.要向道德高处走,不可向道德低处行;
2.自觉努力才刚好合格,拼命努力才会更加优秀;
3.绅士风度、学霸气质、工匠精神;
4.行动派、时间控、自律狂;
5.团结合作、勇敢坚强;
6.艰苦朴素、诚信善良。
万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通过“立德”教育,班风焕然一新。万老师所带过的所有班级,都悦心娱目:教室里窗明几净,环境优雅;同学们举止大方,彬彬有礼。男生阳光帅气,女生美丽大方,教室里呈现出一派和谐的学习氛围。
2004年,万老师的班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该生坐在第一排也看不到黑板上的字,上课全靠听。经了解,万老师得知他患有先天性眼疾,只有手术才能控制或治愈。由于该生家庭贫困,一直没有得到治疗。知道真相后,万老师急家长所急,立即四处奔走,为该生筹款,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筹到的6000元善款交给了家长,并立即到广州给学生安排了手术,使他的眼疾得以治疗。重见光明的那一天,该生和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
万老师把班上的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宝贝,一视同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动态,做到对学生知冷知热,切切实实地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信任感,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主动维护班风班纪,自觉刻苦学习。
几十年来,万老师都记不清楚帮助过多少学生,谈起这些,万老师说:“师生一场也是缘分,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也是应该的;看着他们一个个考上大学,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才,我不但为孩子们感到自豪和骄傲,也为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同课同构”夕阳红实践教学模式受热捧
“同课同构”教学模式是市教研院教研员的一大创新,几年来颇受年轻教师的喜爱,而老教师却无人响应,为了推广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万老师决定从实验探究课开始尝试,她牵头设计了由四位老教师参与的《变压器》一课,上课教师年龄均超50岁。经过团队的反复讨论,整个课堂设计构思新颖、结构巧妙、严谨流畅、环环相扣、高潮迭起。
《变压器》同课同构
该课程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启发式问题探究模式,在教学中以实验为载体展开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将课堂教学组织起来,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力求使实验与思考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四位老教师分工协作紧密配合,保证了探究过程安全有序进行,体现了合作与探究的精神,充分展现“夕阳红”教师团队教学的特点和魅力,真正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愿望,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变压器》一课是全国首创,被市教研院列为“同课同构”唯一的示范经典课例。
万老师还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把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教学体验、读书心得,认真地进行归纳总结,写出了《科学求真 艺术善美》《坚守平凡 演绎精彩》《为学生种一田阳光》《读书——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借鉴网络游戏设计教学》《提高高中物理得分率的秘密武器——计算题套餐》等多篇论文,并在市教研院物理学科举办的读书活动上,与全市同行交流、分享,深受全市同仁的好评和物理老师们的赞扬,同时万老师还获得了“爱读书物理人”的称号。
老骥伏枥再立新功,传帮带人才辈出
2017年,万老师55岁面临退休,是继续留任发挥余热,还是立即退休颐养天年?万老师又一次站到了事业的十字路口,就在这个进退两难的节点上,一位学生的来信促使她毅然选择了留任。
这位学生大学毕业不久,信中有这样几句话:“······感谢您对我的关爱和培养,从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您的魅力、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感动了我,我才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谢谢您······”看着这暖人的贴心话,万老师的脑海中浮现出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想起他们那求知若渴的目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为教育事业再立新功成为万老师的不二选择。
留任以后,万老师坚决辞掉了班主任工作,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自己退下来给年轻老师多一个锻炼的机会;二是自己很快就要真正退休,要好好带一带年轻老师。想到就做,万老师在专业课方面带了两个年轻老师,一个是郭继花老师,另一个是曾淑艳老师。如今郭老师已经成为教学能手,获广东省创新课例一等奖、珠海市创新命题大赛一等奖;继郭老师之后,曾老师也荣获了市创新命题大赛一等奖。万老师设计的命题比赛样式成为命题大赛的模板。
在班主任工作上,万老师又带了一名化学学科的向俊燕老师。在万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向老师的班主任工作风生水起,她所带的班屡次获评“文明班”,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计划赶不上变化,2020年8月,开学在即,珠海市斗门一中急需一名班主任,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又一次让58岁的她重新“出山”,再次披挂上阵,扛起了班主任的重担。
疫情中直播上课
重做班主任以后,万老师全力以赴,把满腔热血都倾注在孩子们身上。晨光熹微去到学校,夜幕降临之时开着车灯回家,几乎每天一半的时间都泡在学校,万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有付出就有收获,万老师所带的高一(12)班,成绩好、班风佳,在校运动会上,全班同学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勇夺年级冠军。
胜利的喜悦
课室里的冠军杯闪闪发光,仿佛映衬着这位慈祥的不老园丁:优雅的奶奶,两鬓微霜;脚蹬高跟鞋,手捧教案。声情并茂、激情四射的演讲,发蒙解惑;含蓄幽默、鼓舞人心的话语,活泼天机。高深的素养承载着正确的价值观,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深深地唤起孩子们对物理的无限热爱——物理虐我千百遍,我待物理如初恋!多么美丽的物理之花啊,绚烂多姿,牢牢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尽情绽放、永不凋谢!
爱笑的“万奶奶”
来源:珠海市教育研究院物理教研员、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