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内陆地区较为常见的窖穴,为何会大量出现在温暖潮湿的南粤?
当下流行的实验室考古中,如何将文物及周边回填土体一起进行整体提取?
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墓群中,大中型墓葬的棺椁设置如何反映出楚越交融的态势?
今天,小南带你一起走进黄埔陂头岭遗址的发掘现场,一探究竟!
黄埔陂头岭遗址发掘现场。
点击视频,走进黄埔陂头岭遗址发掘现场,了解现场文物保护“整体提取”全过程
开发or保护?已经发掘面积约占遗址现存面积一半
陂头岭大致呈南北走向,由两个小山岗相连组成,北部小山岗顶部海拔高程60.6米,南部小山岗顶部海拔高程62.4米,周边多为农田、水塘和低矮丘陵。陂头岭位于黄埔区龙湖街黄田村西北,处于规划中的中新广州知识城环九龙湖总部核心经济带的中心位置。
黄埔陂头岭遗址发掘现场。
这不是中新广州知识城首次出现重要考古发现。自开发建设以来,知识城已有多处遗址考古发现:2015年何棠下榄园岭西周春秋墓地,2016年黄田村陂头岭战国西汉墓地,2017-2018年汤村沙岭、茶岭先秦遗址,2019年红卫村马头庄先秦遗址。
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就对陂头岭遗址北坡和东北坡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战国晚期墓葬19座、西汉早期(南越国时期)墓葬2座,出土文物66件(套)。
清理窖穴。
本期发掘于2020年10月中旬开始,截至2021年4月12日实际考古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5座、窖穴和灰坑362个、柱洞70个、沟槽1条,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墓葬39座。共出土文物600余件套。
“遗址现存面积约9900平方米,目前已经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黄埔陂头岭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张强禄告诉小南。
战国晚期墓葬。
“还未发掘的区域,如果能够原址保护,将成为重要的文物古迹。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留待几十年后去发掘,将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历史信息。”作为项目负责人,张强禄希望原址保护和建设规划能够有较好的协调。
未解之谜:潮湿的广州为何大规模出现储藏性质窖穴?
目前的考古发掘成果显示,陂头岭遗址存在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南越国早期。
窖穴出土遗物。
本期发掘最令人瞩目的成果之一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居住生活类遗存中的储藏性质。“为什么在潮湿多雨的广州会发现如此大规模的窖穴,对我们而言也是未解之谜,它刷新了我们原有的认识。”张强禄向小南解释。2017年发掘的茶岭遗址等,也出现过类似的窖穴,但窖穴规模和分布密度都不如此次发掘。
目前,已确认的储藏性质窖穴有69座,主要分布于发掘区南部和东部,平面形状几乎均为圆形桶状,坑壁清楚,底部较平,堆积层位丰富、分层清晰。 目前确认最大的窖穴H25,最大径2.74米,深度达5.2米,坑内堆积共可细分为32层。这是目前岭南地区考古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窖穴。
现场加固保护陶器。
据推测,窖穴的储藏物大致为食物。后续的植物考古将会为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结构已经从狩猎采集的流动经济体向复杂社会产生的阶段过渡。”张强禄说,这也反映楚当时陂头岭先民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物产与储备的丰富程度。
增城金兰寺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出土30具古人类遗骸
除陂头岭遗址之外,广州2020年另一考古发掘重要发现是增城金兰寺遗址。
该遗址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金兰寺村北部,县江河西岸,为珠三角平原北缘一处重要的史前贝丘遗址。1958年至1961年间,曾先后有过三次发掘,是广州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史前遗址。
2020年11月起,金兰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再次启动。本次考古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截至3月底,已经发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史前贝丘堆积,清理墓葬32座(新石器时代晚期30座、战国时期2座),以及各时期灰坑38个、柱洞941个、灰沟21条、水井3口、墙1处,出土陶鼎、陶豆、石锛、石钺、箭镞、青瓷碗、瓦当等文物165件套,另有古人类遗骸30具,以及贝壳、鱼骨、猪骨等动物标本。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墓葬是本次考古的最重要发现,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30座、战国时期2座,出土保存较好的古人类遗骸30具。
据介绍,这30具人类遗骸的发现为开展骨骼及牙齿形态学、骨骼生物力学、古病理学、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对于研究和阐释中国华南史前时期古人类的微观演化以及中国古老型智人演化,厘清华南史前时期人群迁徙互动和生业方式转变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次考古发掘还发现一批与生活居址相关的柱洞、水井、灰坑、灰沟、墙等遗存,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至清代。该批遗迹与墓葬存在相互间叠压打破关系,证明金兰寺遗址北部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墓地与居址功能的演变关系。
【知多D】
考古现场的整体提取是实验室考古的第一步,是个技术活儿。整体提取就是将文物及周边回填土体一起提取,迁移至室内,在安全有保障、技术条件许可和良好环境中进行精致的发掘、清理和研究。这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还原文物原始状态信息,是田野考古的必要延伸和有效补充。
在黄埔陂头岭遗址的发掘现场,小南见证了整体提取的全过程。据介绍,整体提取一般需要的工具包括水、宣纸、保鲜膜、石膏。提取大致分为五个步骤:
①根据器物形状判定是否需要回填土体,以免后期切除石膏时伤及器物;
②包裹宣纸,以避免器物和石膏直接接触,同时增加器物与保鲜膜之间的摩擦,防止保鲜膜脱落;
③包裹保鲜膜,同样是为了以避免器物和石膏直接接触;
④打上石膏;
⑤等石膏干透,将土体从根部切断迁移至实验室内。
【记者】王昕桐
【图片/航拍素材】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