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来了 | 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校长冯海志:“三生教育”护航学生全面发展

肇庆大课堂
+ 订阅

进入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施工场地,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令笔者振奋:偌大的工地上,重型卡车来回穿梭,一排排红白相间的大楼拔地而起,楼内叮叮当当,声音此起彼伏,宛如一曲变奏曲。这个带动怀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工程,正在启动前行。

2021年9月,高标准建设的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将正式开学。该校校长冯海志先后在小学、中学、大学任教,担任过校长,从事过中小学教育研究及校长培训,现在还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专家。他拥有40年的教学、管理和办学经历,使得其教育思想丰富、全面、深刻。他将4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提炼为“三生教育”理念,并践行于学校的发展建设中。

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是一所怎么样的学校?将开设哪些特色课程?将如何助力怀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校长、教授冯海志亲自解答。

侨兴教育城鸟瞰图

南方+:介绍一下学校落户怀集、选择怀集的原因。

冯海志: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选址怀集原因有三点。

第一,怀集及其周边地区对高端优质个性化教育需求量大。目前,怀集基础教育的学位紧缺,尤其高中学位更是严重不足。每年中考之后,大概有5000名学生只能外出打工或读中职。怀集当地每年还有约600名学生,外出到南海、三水、端州、高要等地求学。另外,怀集的周边,如广宁、封开、德庆等地区,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同样很大。因此,创办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就是希望怀集和周边地区的学生,在家门口或者就近就能享受到高端优质教育。

第二,作为肇庆城市副中心,怀集居于“粤桂湘”三省之“金三角”地带,资源丰富,人口百万,“三高一铁”贯穿其中。怀集还是泛珠三角的中心点,粤港澳大湾区的西大门户。创办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将积极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怀集打造肇庆城市副中心、优化营商人居环境、完善基础配套贡献“教育力量”。

第三,当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计划教育用地约800亩,其中基础教育学校一期就占地205亩,在肇庆市是规模较大且连片的基础教育学校。从征地到筹建,学校都能感受到当地党委、政府想做事做实事的决心和真心。

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建设现场

南方+:请您聊一下学校落地的整个经过。

冯海志:2011年春天,肇庆侨兴集团董事长何业成带领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踏上怀集这块神奇的土地,与怀集县政府签订了投资20个亿建设“侨兴教育城”的协议,开启了建校办学之路。

经过多年的筹划,2019年12月16日,“侨兴教育城”一期项目正式奠基动工。期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筹建工作一度放缓。经过多方考量,尤其为了确保学校建设的质量,学校的开学日期推迟到2021年9月1日。目前,学校各项筹建工作有序推进。6月份,学校就能对学生家长全面开放。届时,欢迎学生和家长前来参观五星级的未来学校校园——英伦风情、岭南元素、怀阳精神。目前,路过校园,市民也能看到400米标准操场,绿草如茵,生机无限。

9月1日,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正式开学。冥冥之中,我感觉这也是侨兴集团、致远人献给建党100周年的一份“礼物”。

小学部主入口效果图

南方+: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具体情况、亮点以及特色。

冯海志:学校座落在怀集县城东区“侨兴教育城”,即官塘村、谭舎村所在地。学校坐北向南,北靠天湖公园,南临龙湾公园。在学校南面,就是怀集有母亲河之称的绥江,放眼南望还有形如笔架的连绵群峰。

学校由肇庆侨兴集团投资兴建,首期占地205亩,投资6个亿,按照省一级标准学校建设。学校拥有6180个优质学位,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封闭式管理、开放型办学的“15年一贯制”学校,也是一所服务于整个大湾区的实验性未来学校。

作为一所智慧型未来学校,设备设施齐全,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行政楼、艺术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400米标准运动场、风雨操场等硬件设施。同时,学校配有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实验室等多功能室,配齐配足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全校共设132个班,在校学生共6180人。其中,幼儿园12班360人,小学部36班1620人,初中部36班1800人,高中部48班2400人。学校是当地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未来实验学校,更是怀集人家门口的国际化、现代化、高水平的优质高端实验学校。

学校建筑风格突出英伦风情、岭南元素、怀阳精神。与众不同的园林绿化景观,一景一物、一路一树、一馆一室都散发出教育性、文化性、科技性、艺术性氛围。同时,学校坚持邓小平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投入一千万元建造5G智慧校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涵盖教育、教学、生活及管理等领域。学校装修全部采用绿色低碳无毒环保材料。在“三育人”的基础上,尤其,强调实施“以食育人”,打造科学营养安全餐饮服务平台,使之成为学生“适宜学习、适宜生活、适宜运动、适宜成长”的智慧型未来学校。

学校办学宗旨是,立德树人,行稳致远,学有所长,全面发展。这是顶层追求。在特色教育方面,学校推行“三生教育”特色教育模式,即以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现代素质教育体系。

中学部的宿舍楼及老师公寓效果图

南方+:可以具体讲一讲学校的“三生教育”特色模式?

冯海志:学校的“三生教育”,有着丰富而强大的教育学理论来源和基础。如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即是其一。

所谓的“三生教育”,就是以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生命教育,三者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点。学校和老师将根据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对每一个学龄段的学生予以各有不同的关注核心。

小学主要侧重“生活教育”。关注核心是学生的生活(包括学习、劳动、行为等)习惯及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与训练。初中则侧重“生态教育”,关注的是学生成长及其行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教育与训练,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高中主要侧重“生命教育”。关注的核心是生命价值、 生命尊严及精神境界的教育与训练。构思背后的逻辑隐藏着中国千年文明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更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也吸收陶行知、杜威等现当代教育家的思想精华。当然,三者之间不是截然分开,其核心思想都贯穿在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

未来学校研究院实验学校专家论证会。

南方+:据了解,肇庆市致远实验学校,也叫“未来学校研究院实验学校”,能具体介绍一下这意味着什么吗?

冯海志:学校确实也叫“未来学校研究院实验学校”,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管的未来学校研究院挂牌。这是来自北京的重要品牌。在广东,我们是首家获此殊荣的学校。据我所知,这样的“未来学校”在全国是有限的。

致远学校为什么能争取到?因为学校的校园选址及设计、顶层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5G智慧校园、6G管理模式等与“未来学校研究院实验学校”的路线图标准十分契合。

未来学校提出,要真正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打破原有学校教育体系存在的边界,必须改变现在学校相对孤立和封闭的状态,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习场景变革,实现创新驱动等。这与学校以“三生教育”模式为核心的现代素质教育体系设计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

去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领导和未来学校研究院的专家,到学校实地考察论证时,就说到致远学校的理念与未来学校的标准很吻合。当时,致远学校是以优秀的答辩成绩获得专家们一致认可。

而这些“大咖”级别的专家就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肖远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校长付晓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学校校长王小洪等。

因此,这个称号对于学校来说意义重大。它意味着致远学校从顶层设计到课程落地,都将得到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未来学校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在教育资源和才人方面也将得到帮扶,从而确保学校的理念能够得到切实的落地,学校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且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当然,这也意味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适应未来社会,在未来社会更具竞争力和创新力。他们懂做人,会学习,会生活,幸福度更高。学校有一个提法叫“三生教育、一生幸福”。同时,学校也感到肩上担子很重,总觉得如何做好农村未来学校的设计、建设和发展是需要一生奋斗。

学校生活区效果图

南方+:学校在未来将如何助力怀集教育事业发展。

冯海志:首先,学校将为怀集县提供6180个优质学位,大大缓解怀集县学位不足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另外,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管的未来学校研究院的指导下,学校根据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争取用五年时间,把致远学校打造成为基础教育示范校、民办教育标杆校、国际教育典范校。第三,依托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管的未来学校研究院这个国家级平台,为怀集山区教育链接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包括且不限于邀请全国知名的校长和老师到校授课交流、开展各种省市级学术研究课题等,比如人大附中原副校长肖远骑语文特级教师就担任学校的名誉校长。

最后,探索国内外、公办民办学校缔结交流合作的创新方式,发挥公办民办学校的各自优势,推动学校协同创新、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大提升。目前,学校已与深圳市赤湾学校、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等“牵手”,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开创怀集县公办民办学校结对合作的先例。我校还开设英语、日语两门外语,必将加大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与日本姬路独协大学及其附属中小学、英国博尔顿大学及其附属中小学等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互动:来说一声“校长,谢谢您!”

南方+肇庆频道即时开启“校长,谢谢您!”线上留言互动活动,广大学生、家长可在稿件下方留言,向校长及学校深情表白,传递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展现学生的卓越风采,折射建党百年的教育成效。

留言格式:校长您好+感言+学生班级

【策划】马喜生

【撰文】唐锦洪 刘亮

【通讯员】莫乃炘 苏泳生

编辑 万映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