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搭设在车间中部的演出舞台,抬眼可见巨大的桥式起重机还在忙碌地运转。遥望舞台前方,可以清晰看见车间尾部的自用码头连接着奔流入海的珠江。当清亮婉转的女高音在悠扬的乐声中响起,歌声在火热的生产车间里飞舞,和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形成了动感和谐的交响……
这样特殊的舞台环境,在广州歌舞剧院独唱演员权琳丽的演出生涯中还有很多。
作为一名职业的民族声乐独唱演员,权琳丽曾在央视《星光大道》、广交会开幕式晚会、上海世博会揭幕仪式等大型晚会演出,在众多专业声乐比赛中屡屡获奖,也常常活跃于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广州大剧院等专业舞台。但对文艺志愿服务的舞台,权琳丽也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些年,她跟随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红色文艺轻骑兵”的脚步,不但走入了重型机械制造基地的一线生产车间,还深入南粤偏远山区、乡间田头……
“我能感受到,爱在我的音乐中积聚流淌。”
从二胡到豫剧,从民族声乐到音乐剧,从舞台音乐人到文艺志愿者,权琳丽在音乐之路上不断寻求转变与突破。不变的,是她始终坚信音乐能够给予他人的精神力量。
其实,权琳丽的音乐启蒙是二胡。12岁那年,她的二胡演奏在洛阳市少儿才艺大赛中崭露头角。“那时我就有一个梦想,用二胡考取中国音乐学院。” 她当时没有想到,自己最终会以民族声乐专业考取中国音乐学院。如今,毕业十年的她回首成长历程,一路走来对声乐的执着似是“命中注定”。
权琳丽演唱《茉莉花》
权琳丽演唱《茉莉花》。
喜欢乐器的孩子自然爱听歌,“那时,我有满满两抽屉的磁带。”放学后,权琳丽常常躲进自己的房间,放上磁带,戴上耳机听歌,彭丽媛、郭兰英、宋祖英……拥有一把好嗓子的她也爱跟着磁带哼哼唱唱,完成一场又一场的“独唱会”。这一切都被妈妈看在眼里。后来,妈妈单位的合唱团排练请来了一位民族声乐老师,妈妈就把权琳丽送到老师那儿学习声乐……
不多久,作为全场年纪最小的选手,权琳丽在区里的歌唱比赛中以一首《小背篓》完成了声乐首秀,这也让她的音乐道路发生了转向。
权琳丽演出照。
面临中考的她,已然坚定了要走声乐道路,毅然选择进入艺校学习。
在洛阳文化艺术学校的三年时光,权琳丽迅速成长。受到学校浓厚的戏曲氛围感染,特别是母亲对豫剧的喜爱,激励权琳丽也跟着视频里的唱段,一腔一势学起豫剧。不曾想,这不拘一格的“戏歌”唱法赢得了更多观众的喜爱,在洛阳市《河洛戏苑》戏曲年终总决赛中,权琳丽获得了成人组银奖。
2006年夏天,权琳丽同时收到了来自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她选择了儿时的梦想——中国音乐学院,这也是全国民族声乐专业最好的院校之一。
权琳丽演出照。
“老师们时常教导我们从艺先立德。”在校期间,权琳丽先后师从王士魁教授、许红霞教授、马淑明教授,将各家方法与技巧融贯于心。那时,她最喜欢的表演曲目之一是《沁园春·雪》,改编自毛泽东的同名词作。编曲将豫剧与民歌相融合,曲调悠扬大气,展现了恢宏的北国雪景。这让权琳丽开始深入思考民族声乐的传承创新,“将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融入新的编曲形式之中,可能才是民歌的发展之道。”
此后,权琳丽又尝试演绎改编版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观众耳熟能详的旋律,加上绚丽的高音花腔技巧,旧曲新编赋予节目耳目一新的感染力。
权琳丽(右二)演出照。
“来源于民间戏曲和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民族声乐,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逐步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权琳丽说,无论是二胡抑或是豫剧,与民族音乐的亲密接触,都滋养着其民族声乐的发展。
毕业后,权琳丽一路南下,在广州歌舞剧院开启自己的职业表演生涯。置身广府,陌生的地域文化和音乐,也激发出权琳丽鲜活的音乐体验。
权琳丽的代表曲目之一——女声独唱《蝶影飞舞》,以广东音乐作伴奏,高潮部分加入粤剧唱段。对这首缅怀民国广东籍著名影星胡蝶歌曲的演绎,让权琳丽体会到浓郁的岭南音乐风格。《山歌追着太阳唱》《春到家门口》《山村里有我温暖的家》《白云故乡》《写下你的名字》……近年来,权琳丽有不少个人原创单曲上线各大音乐平台,其中不少讲述岭南故事。
权琳丽在音乐剧《和平使者》中饰演邓颖超。
参与大型音乐剧的创排,则让权琳丽收获了舞台表演上多元化的发展与提升。不断摸索,权琳丽将更加松弛自然的表演模式与民族声乐表演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唱法上,民族声乐的固有模式和音乐剧之间确实存在冲突。但中国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果能够融入其中,那便是带有中华民族精神力量与地域风格特色的音乐剧。”
权琳丽在广州参演的第一部音乐剧《西关小姐》,亦是一部充满地方特色的作品。围绕西关小姐和东山少爷的爱情,该剧演绎了20世纪初一段奉献慈善大爱的感人故事。在剧中,权琳丽扮演的是西关小姐梁淑雅。
权琳丽在音乐剧《西关小姐》中饰演梁淑雅。
求学期间,权琳丽几乎从未接触过音乐剧表演。《西关小姐》的排演对于她是个不小的挑战。“非常幸运,导演傅勇凡是话剧出身,在排练中十分注重引导演员释放自己的情绪。”
最终,音乐剧《西关小姐》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上海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为广州歌舞剧院的经典剧目。
权琳丽在音乐剧《绿水·乡愁》中饰演女主角郑淼淼。
2019年,权琳丽首次担纲大型环保题材音乐剧《绿水·乡愁》的女主角郑淼淼。“一面是秉公执法一心治水的男友,一面是违规排污的企业家母亲,单纯善良的郑淼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纠结。” 权琳丽在剧中饰演的角色基本承担了全剧的情感走向和冲突联结,这让她深感责任重大。但同时,“在角色中完全释放自己的情感,与角色融为一体”的经历又让她直呼演得“过瘾”。演出过程中,权琳丽需要台上台下不停地奔跑换装,一场演出下来能瘦好几斤。
音乐剧《绿水·乡愁》剧照。
“异乡人”给予权琳丽的独特视角,成为她发掘岭南音乐的敏锐探针。多年的表演时间让她深感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多元化与通俗化的重要性。2019年,她将其撰写成论文《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发表于期刊《文艺生活》。她期待着,广东地方音乐与通俗编曲产生更多的碰撞与融合。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包括声乐在内的各类艺术都会普及化,是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院出身的权琳丽,从不认为民族声乐表演只能居庙堂之高。因此,当她受到志愿者协会有关负责人的邀请后,终于成为这个组织中重要的一员。
今年,已是她加入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的第三个年头。加入协会后,权琳丽在正式的演出和音乐剧创排之余,将更多时间花在了惠民演出上。从街头巷尾到工厂车间,从田间地头到海港渔村……权琳丽和广东文艺志愿协会的艺术家朋友们一起,以一场接一场演出唱响志愿者之歌。
权琳丽(左二)随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赴贵州黔南州进行扶贫慰问演出。
她还清楚地记得2020年那次前往贵州省黔南州水族乡村的演出,“舞台的旁边就是庄稼地,旁边有一条流淌的小河,不时有人牵牛走过。”权琳丽十分怀念那里清新质朴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至今仍对在村委会主任家喝过的自酿米酒念念不忘。
疫情的出现,阻断了文艺志愿者到基层演出的脚步。权琳丽仍然参与了抗疫行动主题歌《只愿你平安健康》的录制,用文艺的力量传递温暖,致敬所有奋战抗疫一线的工作者。
权琳丽参演“我的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原创组歌音乐会。
“作为一名歌者,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用歌声为人们带去欢乐与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无论是在高雅的音乐殿堂,或是在质朴的乡村舞台,权琳丽始终不忘选择音乐的初心。
相关阅读
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李仙花:打造叫得响的文艺志愿服务品牌
【策划】孙国英
【统筹】刘奕伶 李培
【记者】王昕桐 刘奕伶
【新媒体制作】刘奕伶 实习生 沈祯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