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阳山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阳山县委书记邓菲,县委副书记、县长廖敬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焕明,县政协主席钟土城等在主席台就坐。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阳山县长廖敬华代表县人民政府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总结并回顾了阳山县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绩。2020年,阳山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4.8亿元,增长3.4%。报告认为,过去五年,阳山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仍是阳山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五年。五年来,阳山各项工作跨越争先,发展业绩再攀新高。

4月10日,阳山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胜利召开。

阳山县长廖敬华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阳山将力争实现GDP年均增长4%左右,人均GDP力争达到4万元。而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
绿色生态产业不断壮大
报告回顾了2020年阳山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指出,一年来,阳山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县委“1+123”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奋勇拼搏,较好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20年,阳山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4.8亿元,增长3.4%;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亿元,增长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6亿元,增长23.5%,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亿元,下降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1元,增长8.1%,增速位列全市第一。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4亿元,增长5.4%;各项贷款余额98.7亿元,增长16.3%。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阳山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全县51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9.2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0.3%;其中1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0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35.6%。
过去的一年,阳山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绿色生态产业不断壮大。报告介绍,阳山积极开展新一轮绿化阳山大行动,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12.3万亩,完成森林抚育项目1.74万亩。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配合做好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绩。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县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9.2%,主要江河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同时,扎实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包山头、守路口、盯重点、签责任、打早小”得到全省推广。
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方面,绿色能源产业取得新突破,首批林业碳汇成功交易。生态农业加快提升。全年接待游客333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17.85亿元。创建成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南峡谷·康养吾乡”精品线路入选“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贤令历史文化游径入选省历史文化游径;秤架乡入选“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此外,城乡融合发展明显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发力,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阳山荣获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的经验做法得到省市推广,并获得省奖励资金1.247亿元。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17000多处。在2020年3月的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排名粤北第一、全省第六;2020年乡村振兴清远大擂台总决赛,大崀镇松林村获得金奖(总分第一名),杨梅镇何皮村获得铜奖。
全年民生支出32.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8%。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40户、18455人全部稳定脱贫,5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
系列数据和荣誉
成为“浓墨重彩”发展有力佐证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报告表示,阳山以扎实的工作,为“十三五”收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五年,阳山县政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过去五年,仍是阳山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五年。五年来,各项工作跨越争先,发展业绩再攀新高。
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阳山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绿色产业加速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报告中出现的一系列数据可以成为阳山“浓墨重彩”五年发展的有力佐证:
与“十二五”期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124.8亿元,年均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4.6亿元,年均增长19.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亿元,年均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亿元,年均增长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1元,年均增长9.4%。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快,五年共有188个项目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05.2亿元,完成投资192.3亿元。汕昆高速阳山段建成通车,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全域旅游成效明显,获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广东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成功创建蔬菜和丝苗米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阳山淮山、阳山西洋菜、阳山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功创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七拱镇成功申报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成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新增生态原产地保护、无公害、地理标志、名特优新、有机产品共60个。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12家,增至1702家。
县城扩容提质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建成韩愈文化公园、江滨公园、贤令湖公园和6个社区公园。镇街整治提升投入1.7亿元,镇街面貌实现质的提升。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已建成美丽乡村的20户以上自然村达到88%。投入3.29亿元建成7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大崀镇、大崀镇松林村、杨梅镇何皮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农村土地整治整合、美丽乡村“四不补”等9项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乡村振兴考核、清远大擂台屡获佳绩。
“十三五”期间,全县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123.98亿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平均比重为85.01%。新建、扩建了10所学校,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590个、小学学位3825个、初中学位900个,成功创建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新增医疗床位1094张。秤架瑶族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评为广东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县。成功创建为全省维稳工作示范点,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称号。
突出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报告指出,在新发展阶段,阳山将迎来新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全县上下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凝心聚力,奋勇前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开创新时代阳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报告指出,阳山编制了《阳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简称《纲要》),《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以县委“1+123”工作部署为抓手,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样板、打造生态发展新标杆,努力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清远打造融湾崛起排头兵、城乡融合示范市、生态发展新标杆、“双区”魅力后花园作出阳山新的更大贡献。
报告同时介绍,“十四五”时期,阳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保持经济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4%左右,人均GDP力争达到4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十四五时期,阳山将突出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立足省北部生态发展区“一区定位”。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把“生态+”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统筹谋划阳山发展。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良。以生态富民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特色农业、全域旅游等优势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突出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突出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
筑牢生态屏障
全力对接“入珠融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
报告提出,阳山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完成市定目标。
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报告提出,要重点抓好9个方面工作:全力筑牢生态屏障、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大提质、全力加快交通体系大提质、全力加快民生事业大提质、全力对接“入珠融湾”、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提升政府效能。
值得留意的是,报告中提出,阳山将积极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打造“一核四区”新型城乡产业发展格局,继续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加快推进黎埠新区建设。推进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力促旗山、大东山、石羊楼、青石岩等4个在建的风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推动一批风电储备项目启动建设。巩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效,依托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广东第一峰、广东峡天下、贤令山、神峰关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国家3A级以上景区。盘活韩愈文化、红色文化、古驿道、古村落等资源,打造一批生态游、乡村游、民俗游精品旅游线路。
同时,配合做好广清永高铁项目规划建设,提前规划高铁站场至县城连接线。谋划建设清连高速阳山出口至广连高速青莲出口连接线。发挥“双区驱动效应”,推动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阳山(七拱)工业园申报省级产业园。
【记者】段灿
【通讯员】陈斯铭 雷发清 黄国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