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早上,位于中山市石岐街道桂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曲艺活动室总传来悠扬的曲声,来自群声曲艺社的十多名粤剧爱好者们在乐师的伴奏下,正一展唱腔。一旁书架上,摆满一本本手抄的粤剧唱谱。这是该曲艺社日常切磋交流排演的一幕。
从小受家庭环境熏陶的缪柏江
自2000年开始发动成立群声曲艺社
广招曲艺爱好者
开始弘扬粤剧文化之路
20年来缪柏江带头自掏腰包、
寻找资源支撑曲艺社运作
今年年初,他的曲艺社先后获颁
“中山好人工作室”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粤曲)”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团现在最小的8岁,日常演出的中坚力量是40岁-50岁,只要大家愿意学,我将来拄着拐杖也教下去。”
退休后自掏腰包重续曲艺梦
说起粤曲,人称“江叔”的缪柏江是科班出身。小学毕业就受本就爱好粤曲、常在乡间唱旦角的老父亲送到广州学艺。10元/学期的学费在当时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为了孩子的曲艺梦,江叔的父亲毫不犹豫给予支持。学成后,江叔先后在佛山、中山供职演出,从一名学徒生、文武生做到生角。印象最深刻要数1971年在样板戏《沙家浜》演出主角郭建光的场景,至今他仍历历在目。舞台上功力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不幸的是,缪柏江的曲艺梦缺因家庭变故而中断。
江叔说,中山县粤剧团经常要组织演员下乡演出。而此时,家庭成员的重病让他必须留在身边照顾,不能承担下乡任务。1977年,缪柏江辞去了本以为可以奋斗一生的职业。先后供职于中山市国际酒店等单位,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退休。而此时,中山县粤剧团早已因改制等原因解散,原本一起演出的兄弟姐妹各奔东西。
“当时他在家里,突然对我说,要不我们自己搞一个私伙团。别把学到的东西都浪费了。”2000年某天,江叔的突发奇想让妻子张建喜也吓一跳。妻子知道是丈夫的梦想,还是支持丈夫捣鼓起来。夫妻自掏腰包一万多元,购买乐器、加装隔音措施,群声粤剧团最先在江叔的家中成立。通过曲艺社,江叔维系了不少原中山县粤剧团的老员工以及周边的粤剧爱好者。曲艺社中掌板(锣鼓)、二胡、花旦等都是过往粤剧团的相关人员,昔日的剧本、曲目也在众人努力下,一本本地默写出来。
从自娱自乐到挑起传承重担
2006年,作为社区内的热心者和老党员,江叔向石岐街道桂园社区建议,社区可以给曲艺团一个场地,而曲艺团则可反过来以送戏演戏的方式服务社区,并培养接班人。他的建议很快得到回复,桂园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曲艺社腾出一间活动室。群声曲艺社有了第一个固定场所。场所装修也是江叔和热心成员郑张灿、余锐勋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渐渐完善搭建的。
有了大本营,群声曲艺社一边开展粤剧活动,一边慢慢吸引培养新的成员。从2006年的十几人发展到2021年五六十人。人数增加之外年龄层次也不断分明,江叔说,如今曲艺社的演出演员基本是4050后担重担。别看最小年纪的小演员只有8岁,却每天都会发送练功的视频到他的微信上。
曲艺社专业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演出的剧目从刚开始的折子戏到可以排演出一部长剧。江叔解释说,长剧不同于“折子戏”,时间长,场次多(一般6-8场),剧情铺垫要层层递进,会有更多角色和曲目,对于参演者的要求也更高。从编剧、演员、舞台设计到美编、服装都有综合性更高要求。作为一个私伙团,成员大部分都有本职工作,能够出到一部长剧可谓不简单。
回忆起2019年3月长戏《墙头马上》在石岐影剧院开演的场景,江叔至今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当时可以说整个石岐的戏迷都动起来了!”他说,《墙头马上》下午2点开演,到下午4点多,有些上了年纪的婆婆本来要去买菜、带孙子,都坐在那里不动了一直追看下去,现场称赞声连连。“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山本地粤剧迷近年来少见的一出自编自排自演的大戏。”江叔无不骄傲地说。后来,有粤剧爱好者还赞助群声曲艺团去中山三乡、东凤演出这部长戏。也正是有了这出戏,让他看到下一辈演员邓振国、珊珊等功底,同样的班子成员又在2020年推出了另一套长剧《狮吼记》。
《墙头马上》演出
“没有江叔不计回报的投入,就没有其他曲艺社成员的投入和用心,大家将心比心地做好同一件事情,才有了目前社区文化的繁荣。”石岐街道桂园社区党委书记关绮文如是说。
排练新剧为党百年华诞庆生
在群声曲艺社的排练曲架上,一本用A4纸张打印的《岐海猎狐》剧本被江叔用圆珠笔改了又改。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该曲艺社今年准备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山抗日游击队在五桂山开展抗日活动的党史为基础,展开创作,送戏下乡,为中山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贡献文艺力量。江叔说,目前剧本已经修改完毕,从本周末起将正式展开排练。为此,他推掉了本来安排在这周的体检。“作为一名有着31年党龄的老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江叔除了在传承曲艺上不遗余力,在社区也时刻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公共事务作出了很多努力。”关绮文说,去年春节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缪柏江自觉报名向社区申请参加志愿服务,每天参与到社区华柏公园、中河泊民族东市场侧出入口的防控一线值守工作,协助社区开展防疫检查、宣传解释、防疫巡查等工作。有一天,因为天气寒冷,他突然感到晕眩,其他志愿者护送他回到家中休息。第二天又如常来到志愿服务岗。“在江叔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员的奉献和担当精神。”
来源:中山日报、中山石岐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