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小学:革命巷出英雄汉|寻访莞邑校园红色基因③

教育莞家
+ 订阅

前进小学:革命巷出英雄汉|寻访莞邑校园红色基因③ 

“整个战争年代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厚街烈士共有166人,为东莞之最。”《厚街抗日有殊勋》一书中,来自不同村厝的厚街先烈在中国革命抗争史留下可歌可泣的卓绝背影。其中,一个叫“小坞园”的地方尤为特别。

在这里,王作尧王启光等先烈燃起东莞抗日燎原之火;在这里,东江纵队机关报《前进报》在风雨飘摇中印刷出版,前线伤病士兵被安置治疗;在这里,“革命巷”家家有人投身革命,户户都是掩护游击队的“堡垒户”。

《前进报》已退出历史舞台,前进小学却留了下来。课室操场和革命遗址之间,英雄精神代代传承,谱写今日幸福之歌。

西门巷尽头便是前进小学。进门右转,松柏亭台、石桥流水、浮雕石碑组成了前进小学的“红色展厅”。最醒目便是那座黄色琉璃瓦小亭,1989年为纪念小坞园修建,“小坞亭”三字由王作尧亲笔所题。

小坞园原是清代建筑园林,主人王陶川为光绪三十四年最后一科武举人,收养的两个儿子王仲和、王普乐,发展成王姓两家人,合成一个大家族。

革命时期,东莞地区的中共党组织在当局高压下举步维艰、面临沉寂;抗日战争,东江纵队孤悬华南敌后,艰难凶险、顽勇斗争。

从小小的“小坞亭”里,一支英勇无畏的革命队伍挺身而出。

在家族第三代中,先后有16人投身抗日斗争。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前参加革命的,便有王琪、王作尧、王启光、王章、王步尧、王农等六位老红军,涌现出王作尧(原东莞县抗日模范壮丁队队长、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少将军衔,获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王启光(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桂边纵队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干部,还有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王农夫妇。

家族第二代同情革命,为掩护革命活动、救护病伤员等做过大量工作,使小坞园成为东江纵队人员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

据中共东莞党史记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高压政策,中共东莞县委领导成员相继被捕牺牲,许多革命群众受株连迫害。之后,东莞县的革命斗争沉寂下来。

1936年10月,中共东莞特别支部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下成立,王启光任书记,机关设在莞城。从此,停顿了7年的中共东莞组织得以重建和恢复活动。

在小坞园,王启光以多种形式动员和领导厚街的广大人民群众,把厚街和邻近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很快,由东莞县党委直接领导下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王作尧成为队长,领导东莞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小坞园吹起战斗号角,厚街人民振臂呼号,投身革命,英勇抗日。后来,小坞园所在的西门巷,被当地百姓称誉为“革命巷”。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跑出课室嬉笑打闹。“重走东纵路,红领巾心向党”的清明活动刚结束,他们知道,在黑板、课桌、操场之前,这里曾经是秘密据点、出版社、情报站、医院……

据王启光儿子王小明回忆,抗战初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指挥部等曾把机关设在小坞园,大家经常开会、布置战斗。

作为华南地区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东江纵队,在小坞园秘密刊办《前进报》,宣传品也在这里印刷、出版、发行。王小明的三个姑姑——王农、王兰、王真,当年都才十几岁,但也通宵旦达参与革命,负责刻蜡纸、油印、接收电台等工作。

“为了保密,家里的女人们每天在外套间打麻将,既能掩人耳目,同时把电台收音机的声响和其他声音掩盖起来。”王小明说道。

当年,《前进报》激励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前赴后继,成为东莞一个不可磨灭的知名红色符号。

这里还是部队的情报站。1942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莞太线敌后工作委员会在小坞园成立,副总队长兼参谋长王作尧任书记,负责敌占区宣传、组织、武装群众,打击敌人,肃清汉奸,配合部队恢复和不断壮大东莞抗日根据地。

不仅如此,第三大队的医务所也设在小坞园,前线的伤病员大部分在这里安置治疗。据王真口述,日本人的岗楼就在不远处,“我们大胆利用‘最危险的地方有可能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的心理,将受伤病员安排在敌人的眼皮底下。”

和平日子终于到来。1983年,心系桑梓的王作尧和王启光,代表两家人共同将故居小坞园原址捐献给政府,支持前进小学的扩建,王作尧还亲笔题写“前进学校”新校名。

4月8日,东莞市厚街镇前进小学王作尧将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正式启用。革命烈士群像浮雕墙令人肃然起敬,十八幅东江纵队事迹展示牌悬挂园中……在这里,红色记忆并没褪色。

一直以来,前进小学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红色基因传承活动。

据前进小学校长麦先介绍,小坞园的红色故事已成为了入学必讲课,每一届入学的一年级学生都会到纪念碑前,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目前,红色教育校本教材《前进荣光》已纳入课堂,通过主题班会、英雄故事会、征文比赛、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增进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之际,前进小学将开展党史微课堂、红色诗词大会、红歌擂台赛、“传承红色基因”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充分动员师生家长一起参与。另外,积极参与市、镇相关活动,在知识竞赛、红色演讲等活动展示“前进学生”不俗风采。

【策划】王慧 林群贤

【撰文】陈琬莹

【图片/视频】孙俊杰

编辑 毛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