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严峻,
公安部“猎狐”机动队队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次出境执行任务,
从希腊等国缉捕押解多名重大犯罪嫌疑人回国,
展现了公安机关“天涯海角,有逃必追”的坚定信念。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三位帅帅的“猎手”,
请他们和我们聊聊,
如何“猎狐”的。
王祥瑞:“猎狐行动”的法证先锋
2019年10月的一天,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午后雨歇,气温超过35摄氏度。公安部“猎狐”机动队队员王祥瑞和同事径直走出机场,风尘仆仆。机场外,当地侨领程总已等候多时。
“王警官,使馆说您这次来是有任务,能说说吗?”程总打开车门,笑着问道。
“程总,今年4月斯里兰卡发生了爆炸事件,使馆特别担心咱们侨胞的安全,我这次来给大家做个培训讲座。”王祥瑞边说边递上一份名单,“名单里主要是本地的知名导游,培训后能通过他们提醒来这边的中国游客注意安全。您可一定要帮忙召集、邀请到位啊。”
一路洽谈顺利,不多时便抵达宾馆。
“放心吧王警官,这是好事情,您先休息,我一定把讲座张罗好。”程总在斯里兰卡人脉颇广。
目送程总离开,王祥瑞心道,“还有一个关键人物”。
王祥瑞向国外同行赠送警用礼品
猎狐
1992年出生的王祥瑞,现为江苏省连云港市公安局民警,2019年3月至今抽调至公安部经侦局缉捕行动队,这支队伍也被称作“猎狐”机动队。
伴随我国经济腾飞、经济犯罪增多,一些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携款潜逃至境外的情况不断增加。上世纪90年代,针对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的系统性缉捕工作拉开大幕。
2014年7月,公安部启动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代号“猎狐行动”。2015年4月,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启动针对外逃腐败分子的“天网行动”后,“猎狐行动”成为“天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
天涯海角,有逃必追。2014年以来,“猎狐行动”累计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各类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6000余名,追赃近300亿元人民币,有力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为加强“猎狐”的行动力量,公安部经侦局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精干警力,王祥瑞正是其中之一。两年内,王祥瑞15次赴境外执行任务,走过了14个国家22个城市。他深入过登革热、埃博拉疫区,直面过在逃人员雇佣保镖的荷枪实弹,深度参与经侦境外追逃追赃工作,2019、2020连续两年获评公安部“猎狐行动”成绩突出个人。
较量
故事回到本文的开头,回到科伦坡。
王祥瑞要找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斯里兰卡当地警察。境外追逃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外国警方的大力支持。很快,在我驻斯里兰卡大使馆的协助下,王祥瑞顺利与斯警方取得了联系。
“嫌疑人章某,40多岁,2017年职务侵占公司资金700万元后携款外逃。我们得到准确情报,确定他现在藏匿在科伦坡,面向中国旅客做导游生意,明天确定参会。”王祥瑞准确地向外国同行通报线索,介绍抓捕策略。
次日中午,培训讲座顺利结束。受邀宾客从会议厅后门有序离场,被专门安排坐在第一排的章某走在人群最后。讲台上的王祥瑞看准时机挥手示意,斯里兰卡警察迅速贴近,一把抓住章某的小臂。没等章某反应,冰凉的手铐已经被戴上了他的手腕。
“You are under arrest(你被捕了)!”
由于两国司法体制有差别,遣返工作需斯法院裁定。在斯警方协助下,王祥瑞在科伦坡某监狱探视了章某,劝其接受相关遣返审查。
“中国警察在这里没有执法权,我在斯里兰卡没有犯罪,我要请律师申诉!”身陷囹圄的章某仍打算负隅顽抗。
对此,王祥瑞并不感到意外。
经济犯罪嫌疑人往往财力雄厚、狡猾多端,他们能折腾、会折腾。猎狐之路遍布着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战机紧迫、稍纵即逝。因此,“猎人”必须智勇双全、枕戈待旦。
“你在中国触犯刑法,涉嫌职务侵占,犯罪行为地、危害结果发生地、被害公司所在地都在中国,中国警方当然拥有管辖权。现在斯里兰卡警方根据中国警方的请求对你实施抓捕,下一步还可以冻结你的银行账户。更何况,这边华人圈子不大,很快你的导游同行都会知道你的事情。没有存款、又断了收入,我劝你好自为之。”王祥瑞的反驳有理有据、掷地有声。
章某明白,自己已没有退路,自此接受遣返裁定,结束了逃亡之路。
高手
境外缉捕行动要以扎实的证据材料和过硬的办案质量引导外国执法机关与我方相向而行,特别是批准我国引渡在逃人员,更是一场纷繁复杂的隔空角逐。
“引渡,是境外追逃工作中最正式的方式和最有力的武器。《引渡请求书》需要以近乎严苛的标准打磨文稿、查证细节,王祥瑞通过了法考,文字功底也好,是这方面公认的能手。”公安部经侦局副处长王亮介绍,两年来,王祥瑞撰写并向外方提交《引渡请求书》6份,特别是2020年将“钱宝网”非法集资案主要犯罪嫌疑人熊某从希腊引渡回国,为该案的顺利侦办和追赃挽损,发挥了突出作用。
2012年至2017年期间,犯罪嫌疑人熊某伙同他人,通过“钱宝网”平台,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人员非法吸收存款,涉案金额特别巨大。2017年6月,熊某潜逃境外。
2018年6月,国际刑警组织对熊某发布红色通报,后希腊警方依据红色通报将其抓获。中国警方随即通过外交渠道向希司法部门提出引渡请求。
鉴于中希法律制度的差异,王祥瑞彻夜研究案件,与希方就相关罪名的法律适用、中国警方的调查取证、尊重保护人权等问题不间断磋商,满足了外国法律复杂的证据要求和紧张的办结时限,以扎实的法律素养全力推进引渡工作进程。
终于,2020年5月,希腊司法主管部门批准引渡熊某。王祥瑞又率工作组赴欧洲疫区执行押解任务。
抵达雅典后,在我驻希腊大使馆武官陪同下,工作组一小时内完成入出境手续和移交在逃人员等工作,按时原机返回。他们往返20余个小时全程身着防护服,坚持不吃、不喝、不睡,确保押解和防疫绝对安全。历时两年,熊某终于成功被引渡回国。
就这样,王祥瑞又一次凭借专业素养和“一追到底”的精神完成了任务。“加班困了就一杯杯喝咖啡,胸闷心悸就含服速效救心丸”,回忆起那段夙夜在公的日子,王祥瑞说,最难的还是对家庭的愧疚……
“有没有动力不足的时候?”记者问。
“没有!警察抓贼,天经地义!”王祥瑞不假思索。
勇者无畏,正义无敌。只要还有一名经济案件嫌疑人外逃,“猎狐”的故事就一定会继续上演。
张鹏飞:万里追逃 为国争光
打开某记录行程的手机客户端,公安部“猎狐”机动队队员张鹏飞一年来的航行路线如蛛网交织,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记录着他全年缉捕押解境外在逃人员的行动轨迹,以及万里追逃,克服时差连轴转的工作状态。
自2019年4月抽调至公安部经侦局以来,张鹏飞的世界被一分为二:一个虚拟,一个现实。两个世界相互映衬、相互交织,一路夹杂着苦辣与酸甜。
张鹏飞(右二)赴境外开展追逃
出征
“确实够折腾的……”
2020年5月29日22时45分,赶乘高铁连夜进京的张鹏飞难以入眠。
打开手机,简单地敲了几个字,他便眯起双眼,然后过一会,又陡地睁开,直勾勾地盯着手机屏幕。
他在焦急地等待,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23时21分,手机一声震动,他没有犹豫、点开屏幕,四个字映入眼帘:“为国争光!!!”
直到此时,张鹏飞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就在几个小时前,他接到一个紧急电话,通知当晚抵京,参加一项境外押解任务。临行前,妻子的一句话一直在他脑海中萦绕,“今晚抵京会很晚,明天接着再出发,真够折腾的……”
出发匆忙,来不及解释,直到上了高铁,张鹏飞才意识到妻子的“话里有话”。
婚后,夫妻二人虽然聚少离多,但彼此都相知相爱、包容对方。正因如此,在进入车厢前,张鹏飞随手拍了出发的照片,配上文字,发到了网上,看看妻子会不会理会。
不出所料,妻子选择了留言。虽寥寥数字,张鹏飞还是截图保存,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张鹏飞2020年里的一个片段。
自2013年参加工作,张鹏飞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山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猎狐办的一员,也没想过会被选拔到公安部经侦局跟班作业,更没想过家中第二个孩子满月时被大伙赐名“猎狐宝宝”。
“总感觉家庭和工作哪个也舍不了,但又不得不做出选择。”张鹏飞说。
现在手机来电,张鹏飞都尽可能回避让妻子直接看到。因为——
出征,可能就在下一秒!
蹲点
“快,跟我走,嫌疑人已抓获!”
突然,刺耳的刹车声响起,一辆摩托车停到了张鹏飞的跟前。
一跃而上,他紧紧搂着驾车的阿豪,一路狂奔。不一会儿,连人带车就淹没在了柬埔寨首都金边的狭窄小巷中。
时值下班高峰,金边的主要干道挤满了车。为了赶时间,阿豪只好带着张鹏飞抄近道。
有时急、有时缓,不知拐了多少个弯,坐在后座的张鹏飞全程紧贴着阿豪,以免从车上甩下来。
8月的东南亚,酷热难耐,二人早已浑身湿透。大约过了40分钟,他们到达目的地。
从车上下来,张鹏飞远远地看着,安排阿豪上前接洽。
“没错,就是他!”当阿豪接洽后回来,张鹏飞十分肯定地说。
阿豪是柬埔寨当地的一名执法人员,因为曾在中国留学,会说一口地道的中文,柬方特地安排他与张鹏飞共同负责中柬联合执法合作事宜。
此次,由于事发突然,柬方执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时,来不及提前知会中方,只好抓捕后再通知中方人员前来确认。
一场“速度与激情”的大戏尘埃落幕,个中原委还得从头说起。
2020年8月,根据上级安排,张鹏飞被派驻到柬埔寨,参与中柬执法合作协调办公室的工作,该机构是中国警方首个国际警务合作中心。在查阅案件卷宗的过程中,张鹏飞发现了嫌疑人的蛛丝马迹,并及时协调柬方开展有关工作。
作为派驻异国的中方警务人员,张鹏飞日常除梳理案件外,还要就案件前期审批程序、华侨华人海外权益保护等工作,与柬方执法部门沟通。如有重大事项,他还会通过有关渠道直接向柬方执法高层反映。
在该机构工作了86天后,张鹏飞于同年11月押解嫌疑人回国。这也成为他最长的一次境外“蹲点”。
战果
“有一种被释放的感觉!”
押解犯罪嫌疑人,走出机舱,脱下防护服,张鹏飞感到一身轻松。
刚刚过去的20多个小时,北京至匈牙利布达佩斯,再原机回京,张鹏飞一直被裹在防护服里,全程不吃、不喝、不睡。为了确保防护服绝对密封,队员乘坐国际航班执行押解任务时,需用宽胶带将手套和防护服的袖口层层缠绕粘牢。双手因长时间被汗水浸泡,已经浮肿泛白,看起来和“泡椒凤爪”似的。
这是张鹏飞第一次在疫情期间带队负责押解,也是最刻骨铭心的一次。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张鹏飞和战友们没有停歇,一直奋战在缉捕押解境外在逃人员的路上。
3月至5月,东南亚;6月至7月,欧洲……足迹横跨12个国家,有时候甚至3天往返半个地球。
一个背包、一本证件、一个颈枕,是他们日常的“标配”。有时为了执行任务,在一个国家待上半个月甚至一个多月,也是常有的事。
在张鹏飞看来,这些都不算难啃的“硬骨头”。
在境外工作,首先是语言沟通障碍,其次是各国法律体系不同,还有就是需联系部门众多,更多时候要落到纸面上,难度相当大。
如何破题?唯有沉下心静下气,不断钻研实践。
时间回到2019年9月,张鹏飞主动请缨,配合地方经侦部门,耗时1年多,实现了中国警方首次从塞尔维亚引渡犯罪嫌疑人;
同年10月,他又密切配合我驻澳大利亚使馆,成功遣返一名外逃18年的红通人员。这也是澳大利亚首次向中国警方遣返经济犯罪嫌疑人的合作典范……
“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办到的,这是战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张鹏飞把成绩归功于所在的公安部经侦局这个集体。
“天涯海角,有逃必追”,“猎狐”永远在路上……
叶飞:逆行“猎狐” 向疫而战
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时,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然而,偏偏有人走出安全的国度,只为忠于职守、践行使命。
他们是向疫而战、逆行“猎狐”的公安部“猎狐”机动队队员。
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飞行20多个小时,冒着密切接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风险,成功从欧洲押解回外逃的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公安部“猎狐”机动队队员、安徽省枞阳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叶飞用出色的行动诠释了锲而不舍、使命必达。
叶飞在安徽枞阳接头开展经侦宣传
苦!30小时衣不解带不眠不休
日前,记者在公安部经侦局见到了叶飞:娃娃脸,精干的寸头,笑容满面。听完他的“猎狐”故事,记者深感,连续两年获评公安部“猎狐行动”成绩突出个人,他实至名归。
2020年伊始,一则消息让“猎狐”机动队队员们既兴奋又为难——2名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被希腊司法部门批准引渡,但如何前往疫情严重的欧洲押解在逃嫌疑人是个巨大难题。
“我去!”没有丝毫犹豫,叶飞主动请缨。来到“猎狐”机动队还不到一年的叶飞,已经是队里的“猎狐”老手——
自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他参与境外缉捕、押解任务共计20次。无论前往险象环生的南半球岛国,还是极端酷寒的西伯利亚,甚至是埃博拉病毒肆虐的西非,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他学习进步很快,任务交给他,我们很放心。”公安部经侦局副处长王亮对叶飞赞不绝口。
于是,叶飞和5名同事踏上了逆行“猎狐”的征途。
“这次行动最大的难点在于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对抗,我们全副武装,全程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叶飞介绍,从北京往返希腊首都雅典,单程需11小时;在雅典交接、办理手续等工作需要超过6小时;再加上行程中的其他各种耗时,他们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奋战了近30小时。
“不吃、不喝、不睡,还得穿着成人纸尿裤……这段经历说起来真是不同寻常!”叶飞有些不好意思,但语气和表情透着骄傲。当回到北京、脱下防护服的一刹那,叶飞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人间”。“当时,我的手脚都被捂得发白,防护服里甚至能倒出水来。”
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叶飞表示非常开心。但后来的惊险,让他着实捏了一把汗。
惊!近距离接触新冠确诊病例
入境后集中隔离的第二天,叶飞和同事接到通知:返程航班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叶飞和同事都成了密切接触者。
“我的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叶飞说,“当时听说,我和确诊病例只隔了两个座位……”这距离有多远?坐在记者对面的叶飞指了指记者身边的电风扇,“大概就是我到电风扇的距离,不到1米。”
悬着的心,是恐惧吗?
叶飞笑着说,当时自己还真“没怕”。
“我觉得有一种力量支撑着自己不害怕。”叶飞坦言,除了严密的防护措施给自己带来的安心,还有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信念支撑自己克服恐惧直面疫情。
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在这样神圣的使命面前,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叶飞和同事坦然面对接下来一连串的登记、检测、隔离。
终于,多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好消息传来!这次有惊无险的押解得以顺利完成。
赞!任劳任怨获誉“叶大拿”
采访中,叶飞“叶大拿”的称谓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1993年出生的民警,如何能获得“大拿”这样高的评价?
“叶飞是来自基层一线的经侦民警,‘猎狐’工作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领域,充满着未知。他从基础做起,跟领导和同事认真学习。小到一个文件的收发,大到随团组出境直面狡猾的经济犯罪嫌疑人,他都像海绵一样迅速吸收着知识。”
王亮告诉记者,叶飞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每次出境前,他都通过互联网查询目的地国家的风俗习惯,提前熟悉与案子相关的英文词汇,确保出境后能与外方进行基础的交流。
“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爱琢磨、肯钻研,是我们队里的‘万金油’!”王亮说。
作为前后桌同事,“猎狐”机动队队员、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丰泽分局经侦大队民警王锋说:“叶飞是个‘老同志’!”
“‘老同志’,不是说他年纪大,而是说他在工作上总能给我们指导和帮助。”王锋告诉记者,为克服人员少、任务多的困难,叶飞一人分担内勤、办案员的角色,上传下达、收文办会、宣传汇总、报表统计,往往一件事还没做完,新的任务就接踵而至。特别是其他战友被隔离的关键时期,叶飞一人挑起办公室大小事务,全力保障专项行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020年3月从希腊回国后到现在,叶飞没有回过老家休假。特别是今年春节,‘叶大拿’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岗位,在大年三十快速顺利完成了一个在逃犯罪嫌疑人的遣返任务,帮了我们大忙!”王锋说。
在公安部“猎狐”机动队两年的工作即将结束,叶飞马上要回到原岗位。
“希望‘叶大拿’能带着在公安部工作的十足干劲回去,继续发光发热,闯出一片新天地。”王亮向叶飞送上了真挚的祝福。这份祝福,是对叶飞在“猎狐”机动队工作最好的肯定。
来源:新警事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