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滘文化 | 4岁的“粤剧发烧友”你见过吗?被一首《帝女花》惊艳到了!

魅力北滘
+ 订阅

粤剧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一个拥有近亿观众、数百年历史的剧种

几乎家喻户晓

在顺德北滘,有这么一个私伙局

在当地有较高的赞誉与影响力

它便是“北滘曲艺社”

夜幕降临

坐落在北滘文化中心展览厅三楼的

北滘镇戏剧曲艺协会

“粤剧发烧友”精心打扮,粉墨登场

随着北滘文化氛围的发酵

曲艺社里的粤剧爱好者越来越多

这些人里头

有较年长的长者,也有才4岁的小朋友

每个人来到这里

彼此都会很热情地互相打招呼

北滘戏剧曲艺协会每晚8点开局

众多粤剧发烧友前来唱戏交流

这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更是他们茶余饭后的一种精神寄托

粤剧之“魅”

那旋律和唱腔让人内心涌起深深的暖流

北滘镇戏剧曲艺协会社长郭笑梅是个喜欢粤剧,也是发现自己喜欢粤剧的人。

1993年还在读书的她,常常自己哼唱粤剧,之后在当时所在学校校长的发掘和帮助下,渐渐发现粤剧的更多魅力,从此在粤剧的路上,行走至今越走越深。

如今已与粤剧结缘20多年,粤剧对她来说,是生活的伙伴,是追梦的指南针。

在北滘曲艺社的成立与建设中,郭笑梅亲力亲为,并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粤剧爱好者,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北滘曲艺的发展。这么多年来,她从没有过放弃的念头,一直坚持与热爱粤剧,享受表演。

郭笑梅,如今已然成为舞台中央的“老戏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已有20多年“台下功夫”的郭笑梅,如今还会坚持练习唱戏曲。近几年,郭笑梅常组织北滘曲艺社与兄弟社团学习交流,曾到东莞、四会、澳门、香港等地演出,深受当地观众喜爱。多年来,在各大比赛中多次获奖,1999年郭笑梅曾荣获佛山群众粤曲大赛银奖;2000年获顺德仙泉杯青年粤曲大赛金奖;2004年获第二届广东省“曲协杯”曲艺大赛表演二等奖;2005年获顺德金凤奖。

幼有传承

4岁的“粤剧发烧友”你见过吗?

有人说粤剧是老年人的艺术,然而在顺德北滘曲艺圈子里面,这种刻板印象不复存在。

当天晚上,在北滘镇戏剧曲艺协会的现场,有两个年纪比较小的粤剧发烧友,哥哥曾梓皓,从2020年暑假开始学习,如今接触粤剧已近一年,弟弟曾奕帆在哥哥的影响下,对粤剧的喜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现场兄弟二人,也即兴表演起《帝女花》这样的经典曲目,表现毫不孙色。

曾梓皓兄弟二人之所以能与粤剧结缘,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外公在家看粤剧,屏幕里演员们的精彩演绎,牢牢地抓住了他们的眼球,两兄弟听得如痴如醉,从此便沉迷于粤剧无法自拔。

今年弟弟刚满4岁,终于可以与哥哥一同学习粤曲粤剧了。如今,兄弟二人在家看电视,选的不是动画片而是粤剧。

曾经一段时间,兄弟二人每天都要妈妈给他们画出脸谱,让兄弟二人上色,一画就是十几幅。

曾梓皓的妈妈认为,能对传统文化有浓郁兴趣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粤剧作为广东的特色文化,家人都非常支持孩子学习粤剧,有空便会带上孩子们去学习粤剧。

传承路上

“粤剧之声”娓娓传来……

北滘曲艺社,成立于1997年7月28日,前身为北滘第一个曲艺演出团体——北滘曲艺队。

自成立以来,北滘曲艺社经常送戏曲下乡,到村里、敬老院表演,让街坊能实打实地感受到粤剧魅力。

每逢节假日还在北滘文化广场参演由北滘镇宣教文体办、北滘曲协会主办的粤曲专场活动。

北滘近几年在粤剧文化传承的工作上,也做了不少的工作。

北滘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文化股伍富胜表示:顺德是粤剧粤曲比较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粤剧粤曲如今已经深入了民心深入了民间,顺德各个镇街包括北滘,都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北滘这几年也在尽心竭力地开展对曲艺的扶持工作。在文化中心,专门开辟了一个曲艺基地,给“发烧友”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也配置了相关的设备。

文化中心已经投入使用第十年了,这个曲艺基地也比较成熟,活动开展比较顺畅,包括北滘镇一些粤剧发烧友,都在这里拉开“学习粤剧”的序幕。

在青少年的培训方面,北滘于2004年成立了一个少儿培训基地,一直坚持到现在,成立了少儿粤剧协会。

此外,在粤剧的发扬上,也有跟学校教育“强强联合”,其中在承德小学和莘村小学,成立了两个少儿粤剧培训基地,通过此基地,成功创作了一部比较成功的《花木兰》全剧,整个套剧幕分6个场次,大概60分钟左右。通过粤剧基地的培训,培养了小朋友对传统艺术的爱好,也都取得了不少成绩。

素材来源:顺德城市网

魅力北滘编辑小组编辑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