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
抵达首站花都
在花山镇花城小学
以生动接地气的文艺展演形式
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当天
花都站活动共有党员干部
村民群众、学校师生等数百人现场观演
一场以“飘动的红布带”为主题的文艺展演中
参演人员倾情献上了
舞台版话剧《1927·红色广州》及话剧主题曲
木偶剧《游曦》片段等
01
舞台版话剧《1927·红色广州》
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2019年推出的“1927 广州起义”沉浸式话剧形式的基础上重新改编创作,通过贴合史实的剧情及富有张力,引人入胜的演绎,加上革博金牌讲解员的穿插讲解,使观众如同亲临革命前线,对广州起义的背景及经过、对革命先烈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02
大型红色题材木偶剧《游曦》片段
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27年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19岁女兵班长游曦一生追随革命、奋勇守卫天字码头的场景,形式鲜活有趣,剧情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了观众,让大家对革命先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受到了一次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
当天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除了有精彩的文艺展演外
还有“”广州起义“图片展览和
以”重走革命事迹 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的党课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介绍:
1927年12月11日爆发的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起义部队撤离广州后,第一站就是在花县(现花都)整编为红四师,这次整编在我国军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追寻红色足迹的第一站就选在花都。希望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青少年、群众能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把红色故事讲得更好,让他们更能听得懂、记得住。
“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
3月26日,“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在广州起义纪念馆正式启动。此次追寻革命足迹活动将沿着广州起义参战部队改编的红四师的转战路线,途经花都、龙门、紫金、海丰、普宁等地,结合“广州起义”主题图片展、文艺展演、“诵读红色经典”活动等丰富的文化活动,多种形式、多维度、立体化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红色文化,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让党史学习教育变得更为生动鲜活、切实可感。
作为本次活动的第一站
花都在“红四师”的战斗史上
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后,花县农民武装曾急驰省城,积极投身革命。
●1927年12月15日,广州起义军余部在一路经历大小十余场战斗之后,终于抵达花县县城。部队驻扎于当时的花县县立高等第一小学和县府等地,临时指挥所也设在在县立高等小学里,也就是如今花山镇花城村花城小学内的“福荫祠”。
●1927年12月16日,经会议商讨,决定整编起义部队,并命名为“工农红军第四师”(简称“红四师”)。
●1927年12月17日,红四师在县立高等小学举行了简单而庄严的成立大会。
近年来
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
目前
区内现存革命先辈斗争的遗迹遗址共23处
其中,10处被认定为红色革命遗址
包括红四师成立大会遗址等在内的
8处革命遗迹遗址被列入花都区革命文物名录
广州花都发布编辑部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图文:姚日文 李沁杰
编辑:穗琦
备注:本文由“广州花都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违者必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