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鳒鱼洲,变了!

精彩石碣
+ 订阅

莞城90后的回忆在哪里?

在新风路的一间奶茶店里

在鸿福城的电动游戏机前

或者在人民公园的猴子山上

但是,莞城70后、80后甚至60后的回忆又在哪里?

或许,在那东江沿岸一幢幢写满故事的旧厂房里

那里,是鳒鱼洲

以前——最早的进出口基地

改造前的鳒鱼洲

鳒鱼洲作为东莞早期的进出口基地和外资企业集中区域,鼎盛时期曾驻扎过52家企业,数万人奋战于此。这里有东莞第一批外贸货运码头、东莞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以及早期的海关派出机构、水上派出所等与改革开放历史密切相关的历史遗存,它具有“工业遗址、人文底蕴、滨水风光、城市美景”四大独特的资源禀赋。

——现在

东莞文化新地标

改造后的鳒鱼洲

近两年,市属国企东实集团在充分保护和挖掘、利用这些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产业、文化、旅游、商业四大业态,广泛招引有实力、有情怀、有品质的机构进驻,总投资4.25亿元,对现有占地142.8亩的旧厂房、办公楼等建筑进行升级改造,建设规模约7.4万平方米,携手打造名副其实的东莞文化新地标。

量身定制“微创手术”,留住根与魂

海关驻鳒鱼洲办事机构旧址改造前后对比

(左图为改造前,右图为改造后)

鳒鱼洲以配合推进“东莞记忆”项目建设为契机,结合莞城的工业文化历史内涵,依托政府规划有序推进,有拆有留,以城市更新的手段解决莞城因土地开发强度高、开发用地供给严重不足的难题。鳒鱼洲现有旧建筑主要为厂房、办公楼和宿舍楼,共51处,其中33处属于Ⅰ、Ⅱ类保护建筑。其改造遵循“谨慎保护,有机改造”的原则,将现存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工业特征建筑和普通建筑三类。

对于海关驻鳒鱼洲办事机构旧址、饲料厂实验室等6处被纳入东莞市历史建筑名录的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其固有风貌;对一般的工业特征建筑,在保护其外貌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改造,建成创意办公区;对于普通建筑,则进行灵活改造,突出旧建重生。同时,建设新的建筑,在肌理上保持与老建筑一脉相承。莞城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通过量身定制的“微创手术”,将鳒鱼洲改造成还原东莞历史文化的溯源地、唤醒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留住城市的“根”与“魂”。

整合特色历史资源

打造可持续文化产业园

鳒鱼洲的重新开发尊重场地地形、地貌特点,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景观资源、环境资源、工业遗存资源,形成了“3+4”,即将三大功能区(展览活动区、创意设计区、电商服务区)与新产业、新商业、文化、旅游四大业态有机融合的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园。从“留住碧水青山、提升生活品质”出发,以低碳环保为目标,完善整体规划,发挥三面临水的先天优势,通过“亲水”“艺居”,提升生态景观、丰富自然体验,打造有机可持续的环境。

鳒鱼洲邂逅时光广场

筛选园内旧厂房、办公楼等历史建筑,改造成展览馆,做成历史场景重现与活化,建成回顾改革开放工业史的博览公园。吸引国内外大型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作室、电商服务平台入驻,目前已成功签约40余家企业,2020年11月,阿里巴巴(杭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也正式落户鳒鱼洲,10余个部门共670多人入驻,阿里巴巴东莞中心在2021年3月正式启用。文商旅结合的新模式,工业遗产活化的新典范,鳒鱼洲成为了东莞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高地。

聚焦“以人为本”理念

助推莞城城市品质提升

鳒鱼洲的设计开发聚焦“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在业态的定位上满足了人们工作、生活、休闲需要,还完善了一系列配套设施。鳒鱼洲文创园整体设计采用几何状布局,硬质铺地建筑与带状植被绿地景观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融合,使人在其中既能感受到商业化的气息,也能接受生态化的洗礼;实行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建立完整的步行系统,建立连廊体系,形成有机、丰富、多空间、多层次的交通系统;建筑主要出入口设在西南面,既满足功能要求由达到消防规范对距离的限制。以“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和适度超前为原则,通过统一规划、塑造复核功能结构,形成串联式的空间模式,将各功能建筑串联布局有机整合成建筑群体,各虚实空间相互穿插,开放的空间体系利于交流,激发园区的人气活力。

鳒鱼洲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建区

通过复苏底蕴、整合资源、促进转型,完善配套,鳒鱼洲构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园区,助推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吸引更多的人住在莞城、学在莞城、玩在莞城,从而实现莞城真正的复兴。

焕然一新的鳒鱼洲

你来了吗?

来源:文化莞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