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最后一天,吴彩仪副校长带领二(8)班同学学习了一篇生物学“观察手记”《大雁归来》。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记录大雁在每年三四月间北归过程的说明文。
吴彩仪副校长在引导小组讨论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吴彩仪副校长用一本《惊心黑玫瑰》和一个问题“你从书名和封面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入课堂,立刻就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由于《大雁归来》是自读课文,吴彩仪副校长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立足文本的方式一步步带领着同学阅读课文。二(8)班的同学在这个氛围下,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小组讨论活跃,当课堂交流汇报时,吴彩仪副校长注重文本的理解,引导同学们找到关键语句。也指出了小组讨论时的不足,并加以引导纠正。
8班的同学在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
虽然这是一篇说明文,但其主旨是作者对于人类,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厚重反思。吴彩仪副校长注重学生对文中语言的理解体会,采取赏析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背后的情感;她还补充了一则关于作者在《沙乡年鉴》中的资料补充,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的失去的东西是什么”,又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学生在汇报学习
这是一节高效地语文课,不仅蕴含语文味,还充满了人情关怀,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