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这一期开始,我们也将陆续推出建党百年的纪念专题,第一篇,从《觉醒年代》开始。《觉醒年代》是一部质量极高的剧集,豆瓣评分高达9.2,从对这部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广大观众,到底会喜欢什么样的献礼片。
文_云飞扬
剧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一百年前,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共产党人正式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此之前的数年,尤其是袁世凯称帝失败之后,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暗黑、最为绝望、无路彷徨的时间,可以说是跌入历史的最低谷,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便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将中华民族从漆黑的夜里带出来,那是一条唯一的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觉醒年代》解决的还是中国人的根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中华大地要凤凰涅槃,就必须接受一场从无到有、从几点星光到漫天遍野的熊熊大火的终极考验。
龙平平编剧、张永新导演的《觉醒年代》,以极其写实又相当写意的手法,将懵懂年代里最先觉醒的先行者的形象渲染出来。在那铁屋子里呐喊,是很不容易的。唤起民众的人,首先要自我觉醒。自我觉醒的人,首先要受到足够的毒打,才能寻找到正确的路。寻路,便是最难的。虽然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然而这路,却不是随随便便便可以走出来,便是正确的。《觉醒年代》的突出之处,就是以顺滑高妙的方法,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毛泽东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有条不紊、情感充沛、节奏俨然的表达出来。在那几年,他们美美与共、君子和而不同,或春风化雨,或金刚怒目,或拿来主义,或笔端风雷,或文明其精神野蛮其身体,对于未来,他们做好了准备。他们做好了准备,旧中国也就有机会成为新中国。在监狱和研究室里来回进出的陈独秀,代表了那代人中最为理想化的先锋。
站在1921年的他们,是难以想象未来中国的伟大,也难以推敲未来中国的波折,更难以预料他们为未来中国做出的牺牲。未来的中国,“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人《觉醒年代》为何出圈?
这里有一群“活着”的人
有火,如果没有普罗米修斯,人间也不会燎原。《觉醒年代》能够成为出圈的作品,首功当然是编剧和导演。《觉醒年代》的焦点,对准了党成立之前的奇点时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与此同时,蔡元培、鲁迅、胡适、辜鸿铭等人,或为同路人,或者一时朋友,或为诤友,共襄盛举。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先行者,从反对满清的热血青年,到寻路中国的理想者,陈独秀和他的《新青年》杂志,辗转中国雷厉风行。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是一个极其有人格魅力的活生生的现代人。对于中国,他爱之深责之切,懆懆切切,目光如炬、勇于担当、迭代进取。
李大钊
热忱而直接的忠厚长者,尽管在同行者中年龄其实还相对靠后,像塔一样竖立着,高喊青春之中国,与工人、学生相亲近。“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即便妻子是童养媳,然而他们之间情感真挚,李大钊的理想之一便是在安静的校园里教妻子识字,共同进步。
蔡元培
辛亥革命时代的暗杀团队的领袖,先后指掌民国初期的教育部和北京大学,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而著称。改造北大时,礼贤下士、不问来历但看真学问。《觉醒年代》中漫天飞雪,三顾陈庐,把酒言欢。蔡元培夹在新旧时代之间,与各路文学界人士彼此砥砺,对于新文化运动做出了相当贡献。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文学主将,中国学生接触最多的作者,他从苦闷的绍兴会馆里抄魏碑,到忍无可忍的写出《狂人日记》,以《呐喊》《彷徨》作为白话文小说开天辟地的贡献。鲁迅在《觉醒年代》的出场,可以说是电视剧史上的杰出片段。在噪杂、血腥、困顿、愚昧的街头,人血馒头的旧戏码又在上演,衣衫褴褛的旧中国人还在迷信这“药”的威力,鲁迅必须呐喊。
毛泽东
这是一个新青年的典型形象,他大踏步在雨中奔跑,路边有茫然的行人和不知所谓的动物,以及贫富差距的儿童。这是从《心之力》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之间的渐变期,从无政府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从量变到质变,从边缘到中心,他以勇于实践的奋斗精神,在充满矛盾和阻力的旧中国,问天、问地、问人,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胡适
旅美时尚未毕业的胡适,便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动白话文、倡导文学革命。归国后成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后来与李大钊发生观点上的冲突,胡适认为《新青年》是面向知识分子的读物杂志,不应该深入底层,降低学术品味。“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胡适,1920年代之后胡适走上了另外一条向现实政治理论妥协的道路。
辜鸿铭
这是个怪老头儿,留辫子,留下许多名言,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我的辫子长在脑后,诸公的辫子长在心间。”怡然自得的他,在北大抽大烟,演讲“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不是单纯的守旧者,他见惯了古今中外的异同,生活习惯上守旧,却也是真正的爱国者,对于传统和现代都有着很不一般的认知。
陈延年 陈乔年
《觉醒年代》对于陈独秀的长子和次子给予了很多镜头,特别是将他们的某些社会实践移植到了北京,从而让陈氏父子多了本不存在的互动。陈延年和陈乔年是那个年代绝对意义上的新青年,与他们的父亲、时代和内心都有着强悍的冲突、理解与感动。本剧最令观众惋惜的泪点,便是陈独秀送他们到法国勤工俭学时的“闪前”,数年之后,他们都牺牲于大革命。
论人们需要怎样的主旋律?
不丑化或美化任何重要角色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觉醒年代》是真正践行了为人民创作的初心,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将一百年前的那最早觉醒的一代人呈现给观众面前。他们本来也是普通人中一员,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改变世界的钥匙,那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这必须要撞开黑屋子,让沉睡的人民都觉醒。首先要唤起青年,然后组成团队,通过血与火的历练,推翻三座大山,反帝反封建,最终实现成立新中国的战略目标。新中国成立,也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大步。
无论立场、不偏不倚
《觉醒年代》便是高艺术化的形式阐述最初的历程,陈、李等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在黑白两色的旧中国,打出一片红色的光。《觉醒年代》首先是正剧,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历史宏大叙事,并不丑化或美化历史上的重要角色,无论他们的政治立场如何。同时,更要做到塑造角色的人物艺术。他们都是吃货,各自有着喜怒哀乐,既承担着历史重任,又有自我的生活,性格不干瘪就会有更为美好的高光时刻。在他们之外,政治光谱密如丛林,最多的却是茫茫然的老百姓,本剧也用非常多的动物和污泥象征那个糟糕世界。
细节丰富、适度虚构
近现代史当然是中国人悲痛的大集中,在跌宕起伏中产生了无数有魅力的风云人物,把他们的风采、风骨、气象拍摄出来,便足以。《觉醒年代》选取的历史细节足够丰富,再加上适度的虚构,故事中的角色有更多的交集,他们彼此的立场、言论、行动,有冲突、有竞争、有碰撞,观众与历史、语文、政治等课程中的“他们”再度重逢,便是很有诚意的脑海风暴。
以戏带论、不靠说教
鸦片战争以来,一再的军事失败、政治挫折、制度困境,虽然有极少数人的睁眼看世界,然而却始终没有真正意识到根本问题出在哪里,引进武器是不足以打败列强的,不彻底的洋务运动是难以跟上节奏的,三心二意的君主立宪更是自取灭亡之道,到1917年俄罗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之前,“老大帝国”“东亚病夫”几乎穷尽了一切可能,政治、财政都处于破产边缘,军阀唯有采取军事手段勉力维持,中国迥然找不到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办法。否极泰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还是有“药”的,那药便是新文化、便是共产主义。
荐《觉醒年代》之后
还有这些剧集值得期待
《觉醒年代》并不是孤独的红色高分剧,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在坚持历史叙述的真实性的基础上突出可看性,《跨过鸭绿江》《外交风云》《特赦1959》《伟大的转折》《山海情》等一系列剧集都体现了这一创作主导思路。中国历史蕴涵丰盈,浩荡从容,对于创作者来说,可以说是无尽的宝库,命题作文也可以出高分,前提是贴近观众的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红色剧值得期待。
《红船》
黄亚洲编剧,宋业明导演,顾名思义,本剧也是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重点从陈独秀入狱开始,经李大钊秘密周旋转移到上海的陈独秀,终于认识到唯有通过革命推翻反动统治才能救中国,遂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最终在上海和嘉兴召开一大,中国共产党从红船扬帆起航,历经艰辛探索,率领中国人民奋勇前进,走向辉煌。
《光荣与梦想》
刘江执导,侯京健、黄晓明等主演,讲述了中共一大到抗美援朝胜利波澜壮阔的历程。从湖南青年毛泽东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在李大钊、陈独秀指引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参与了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始,到毛泽东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三年浴血奋战打败美帝,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大决战》
高希希执导,唐国强、刘劲、王劲松、于和伟、刘涛等主演,主要讲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曾在1991、1992年播出的《大决战三部曲》宏大壮阔、气势如虹,至今仍是这一题材的最经典影视作品。电影三部曲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如今100周年献礼再拍剧版,会让观众产生新的观感。
《功勋》
由郑晓龙等八位导演执导,全剧分为《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共8个单元,雷佳音、蒋欣、佟大为、郭涛、黄志忠、周迅、黄晓明等主演,讲述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经历。
《理想照耀中国》
以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和闪光故事,记录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以来团结和引领中国人民,高擎理想和信仰的炬火,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息奋斗的动人征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