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上千名羽毛球运动员,多次获省市级奖项,华侨区凭什么?

南方+ 记者

下午4时,位于汕尾市华侨区的羽毛球馆热闹了起来。这座训练馆内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羽毛球运动员:练“童子功”的小学生,日常训练保持竞技状态的青年,锻炼身体的中老年人……

训练馆引领了汕尾市华侨管理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据球馆负责人李家扬介绍,这里累计培养了过千名羽毛球运动员,并获得过多次省市级奖项。

羽毛球馆内的训练场景。受访者供图

羽毛球馆内的训练场景。受访者供图

▍105人训练,多名运动员持有国家运动员等级证书

下午4时,还在上小学的队员王文烨和邓旭玉来到球馆训练,从热身、基本动作、体能到实战,整个训练持续两个小时,她们眼神坚定、动作娴熟,整个过程非常认真。这样的训练已经持续了5年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她们获得了广东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团体第7名。

羽毛球是华侨区的传统体育强项,仅2020年就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2020年广东省羽毛球争霸赛男子单打冠军,2020年国际羽毛球挑战赛少年组第四名,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丁组女子团体第七名、甲组女子团体第八名

华侨区的羽毛球传统历史悠久,该区培养输送过白晓洁、林丽香、刘珺瑛、许熙平等多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至省集训队集训。现队内有国家一级运动员2名、国家二级运动员7名,培养羽毛球运动员累计多达上千人。

华侨区同时走出了很多羽毛球运动从业者。据统计,从华侨区走出,在外任职的羽毛球教练员约50人,多人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执教;自主经营羽毛球馆的有1名,其中凭借羽毛球特长考进211大学1名,本科类院校5名,进入单位就职8人,目前在训练队员105名。

30多年前,华侨区羽毛球运动员就在省内获过奖。受访者供图

30多年前,华侨区羽毛球运动员就在省内获过奖。受访者供图

为什么这么强?传承刻苦训练精神

恩华羽毛球俱乐部是运营华侨区羽毛球馆的主体,这个球馆位于汕尾市华侨管理区管委大楼后侧,为更好地发展侨区羽毛球体育事业,在区委领导的支持下,秉着感恩华侨、纪念已故知名羽毛球教练何恩华的目的,该俱乐部命名为“恩华羽毛球俱乐部”,算起来已经有超过50年的传承。

华侨区羽毛球文化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在归国华侨何恩华教练带领下侨区有了第一批羽毛球运动员,起初侨区没有专业的训练场地,但在教练员的悉心指导跟队员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在省市乃至全国比赛中获得佳绩,各类设施也逐渐完善。

李家扬说:“从我们教练(何恩华)开始教导我们起,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刻苦训练,严格要求,为侨区争光’。我们的训练条件相对外面来说是比较落后,两块羽毛球场地承载了一批又一批的运动员。何教练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影响着我们一辈子,在日常训练和为人处世上对我们十分严格,经常被他训斥,自我接何教练的班后,我也一直强调刻苦训练,让何教练的精神让侨区的传统得到传承。”

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文体事业的发展,华侨区羽毛球馆也在华侨区领导的重视下增添了羽毛球地胶、哑铃、杠铃、单杠等基础训练设施设备,训练上也引入更科学健康的模式和方法,保证了运动员在提高自身竞技水平的情况下,减少运动带来的伤病,进而延长运动生涯。

【撰文】郭杨阳 南小渭

编辑 甘甘
校对 居伟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