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111周年,为持续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围绕百姓关心的健康话题,我们策划组织各学科百位知名专家推出“医万个为什么”大型系列健康科普宣传,迎接建党100周年。今天推出第23期《张昆松:为什么胰腺癌是“癌中之王”》
胰腺
▲张昆松:为什么胰腺癌是“癌中之王”
张昆松
科室:胆胰外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医疗特长:对于肝脏疾病、胆道系统疾病以及胰腺疾病的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有较深刻的认识。尤其对于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胰腺肿瘤以及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门静脉高压症的综合诊治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什么是胰腺?它有什么功能?
胰腺是仅次于肝脏的人体第二大腺体,也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主要承担内分泌功能与外分泌功能。如果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受损,会出现消化不良、大便不好等症状;如果内分泌功能不好,患者则易患糖尿病。目前,我国的9200万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与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有关。
常见的胰腺疾病有哪些?
1. 炎症和感染性疾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
2. 遗传及自身免疫疾病:胰腺囊性纤维化、家族遗传性胰腺炎、多发性神经内分泌瘤I型、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3. 内分泌功能损害:糖尿病等。
4. 肿瘤:胰腺癌、壶腹周围癌、胰腺囊肿、胰腺囊腺瘤(交界性)、胰岛腺瘤、胃泌素瘤等。
如何治疗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患者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损害,致使胰酶异常激活、胰腺自身消化及循环障碍,造成胰腺及周围组织器官急性炎症反应。一旦发病会迅速波及全身多个器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临床上,80-9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属于轻型,即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经过有效治疗预后较好,死亡率在1%以内。其余患者则属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程凶险,可导致多脏器损坏,死亡率高达10-30%。
急性胰腺炎症状包括剧烈持续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腹膜炎体征和休克等,一旦怀疑自己或家人患急性胰腺炎,应立即就医并在确诊后尽早接受系统的治疗。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有自限性,临床上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即胰腺休息法,具体包括禁食、补液、镇痛解痉、抑制胰腺分泌及抗胰酶疗法等。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早期也是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同时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并严格把控手术指征,只有患者合并感染、组织坏死等情况时,才考虑进行手术,以免手术干预反而不利于病情的改善。
如何治疗胰腺癌?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有“两高一低一差”的特点,即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五年生存率低、治疗效果差。即便肿瘤不足2cm的患者,其五年生存率也仅有5%;当肿瘤大于2cm,患者几乎活不过五年。
胰腺癌早期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85%的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不少患者早期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易被误诊为肠胃问题。
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是手术,但由于胰腺癌具有隐匿性,临床确诊病例中只有10%~15%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其中能根治者仅为5%~7.5%。对于中晚期胰腺癌,应用多种疗法仍难以收获理想疗效。
胰腺癌重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中胰腺癌的发病又与吸烟、饮酒、长期高脂高蛋白饮食、家族史有关联性。因此,通过针对病因,降低危险因素同时提高机体健康水平的方式来进行胰腺癌的一级预防,或许是我们应对胰腺癌的最佳方式。戒烟戒酒、低脂饮食、避免接触致癌物、防治胰腺相关疾病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方式。
★本文内容仅供医学参考,不作诊治依据,如有需求请及时就医。
医万个为什么
总策划:骆腾
总统筹:彭福祥、林芳宇
统筹:潘曼琪、谢凤兰、梁嘉韵
刘星亮、蔡新洁、陈安琪
技术支持:民福康
来源:新闻中心、健康教育部
初审:张昆松
审核:梁嘉韵
审定发布:彭福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