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治摩限电”行动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各种的讨论声音不胫而走。为何“治摩限电”力度如此之大?网上传言交警执法过度的镜头是否真实?查实执法过程中存在不文明行为,将会如何处理?……近日,东莞交警作出了最新回应。在此,记者对每条的回应进行阐述。
回应一:若执法存不文明行为,将会追责
东莞交警回应:网络上传播的一些视频并不真实,比如进小区查车,查扣儿童车等。不过,交警也会对这些视频、图片进行进一步甄别,如果查证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的,将会进行责任追究。
事因是3月23日下午,东莞交警部门发布信息称“即日起东莞全面开启违法摩托车整治模式,严查摩托车违法”。随即,全市各镇街(园区)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整治行动。
与此同时,关于交警查扣摩托车的文字信息、图片以及视频,在朋友圈、微信群、短视频平台等迅速传开。有些视频内容显示执法人员在医院停车场、商铺门前、学校门口、村道等场所,直接将停放的摩托车、电动车查扣。甚至包括交警驾车追逐摩托车、交警剪锁整治摩托车、交警直接将摩托车与人一起抬走……这些画面从交警衣着、道路名称、车牌信息、天气等细节都可以辨别并非东莞发生,显然是通过嫁接的,故意夸大了执法冲突等。
回应二:公共场所停放的违法摩托车属清查范围
东莞交警回应:在此次行动中将大力清查公共道路、公共场所停放的本地(粤S号牌)摩托车,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压减全市摩托车存量,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东莞交警在开启违法摩托车整治模式、严查摩托车违法的同时,对此次行动作出解释:东莞于2003年对本地(粤S号牌)摩托车停止办理车辆入户注册登记手续,2006加强推进治摩工作。目前在市内部分镇区仍存在有摩托车上路行驶的情况,其实这些本地(粤S号牌)摩托车已处于逾期未报废状态。《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明确,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以及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等情况将强制报废。
东莞交警表示,部分摩托车驾驶人罔顾交通法规,随意逆行、不戴头盔、闯红灯……这些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更是带来了极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回应三:正在推行电动自行车管理的立法
东莞交警回应:关于电动自行车上牌的问题,东莞市政府正在推行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的立法工作,将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通行、停放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市民关心的这些问题,都会在立法工作中予以重点明确解决。最新的法律交规一旦确定,会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公布。
对违法摩托车的整治、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问题与东莞城市发展、群众出行、公共安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快递、外卖、代驾等行业快速发展,电动自行车出现了井喷的现象,加上东莞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为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2020年7月,东莞出台了《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称合规电动自行车将上牌,合法上路。
10月15日,《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举行。15名听证代表参加听证会,绝大部分听证代表认为《条例(草案)》已比较成熟,希望尽快通过实施。
在专业人士看来,《条例(草案)》结合电动自行车发展和使用情况而拟定,是规范东莞电动自行车管理、保障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平等路权、解决上位法依据不足的根本需要。
《条例(草案)》备受期待,市民期待加速出炉执行。
【记者】何建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