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过,大地回春,天气逐渐变暖,这几天广东已很多人都穿上了短袖、短裤去赏花,但赏花的同时也要警惕潜伏在花草中的危险——各类蛇虫和毒蘑菇。藉着清明出游前夕,推出系列主题,对潜在危险有所防范。
往期回顾:
清明节出行安全_虫出没防范之蜂蜇伤
清明节出行安全_虫出没防范之红火蚁咬伤
清明节出行安全_虫出没防范之蜈蚣蜇伤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
被毒蛇咬伤和误吃毒蘑菇怎么办?
以及如何做好预防?
蛇咬伤
蛇活动的高峰期为每年的4月份至10月份,随着天气回暖,外出踏青的人们越来越多,尤其是雷雨天前的闷热夜晚,蛇会频繁出没,被蛇咬伤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蛇咬伤的死亡率也会增加,因此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说法。
如果真的被蛇咬了,首先要辨别有毒无毒。从蛇特征方面判断,有毒蛇一般头大颈细,头呈三角形,蛇身粗短,体表花纹较明显,如下图:
无毒蛇一般头呈钝圆形,颈不细,尾部细长,体表花纹不明显。如图:
从伤口判断,毒蛇咬人后一般在除了留下均匀而细小的牙痕外,还有一个以上(一般为两个)大而深的毒牙牙痕, 无毒蛇咬人后无毒牙牙痕。
毒蛇的牙痕
无毒蛇牙痕
从中毒症状判断,有毒蛇咬伤后会有剧痛,伤口红肿、出血明显,甚至全身抽搐、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肢体溃烂发黑坏死等症状,无毒蛇咬伤无上述症状或者上述症状比较轻。
被毒蛇咬伤后怎么办?
1.迅速拨打120求救。记下蛇的特征,比如花纹、头部形状、栖息环境等,有机会可以抓拍蛇的照片,这样有利于医生分辨蛇的种类,进行针对性治疗。
2.让伤者保持安静状态,尽量避免受伤肢体活动,剧烈活动会加速蛇毒在体内的吸收。
3.去除受伤肢体上所有紧身的衣物和饰品。过紧的衣服和饰品会让患肢高度肿胀有可能造成肢体的缺血坏死。
4.迅速用大量的清水或者肥皂水,必要时可用新鲜的小便冲洗伤口,尽可能阻止毒液进一步扩散及吸收。
5.早期绑扎。立即在伤口近心端、肿胀部位上方绑扎,以防止淋巴回流,减缓毒素吸收。绑扎的松紧度以用力能伸入一手指为宜,尽量使用裤带、布袋、撕下衣物等较宽的材料进行绑扎,每隔15-20分钟松绑2-3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6.尽快送至医院,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毒蛇特征选择治疗措施;抗蛇毒血清治疗效果确切,争取在咬伤后2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24小时后疗效不确定;同时与保护脏器功能,防治并发症等治疗。
注意:千万不要用嘴吸毒,可能会导致施救者中毒!
如何避免被蛇咬伤?
1. 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动物,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当它们感受到威胁受惊时即会咬人,因此,切勿“打草惊蛇”。
2. 在户外草丛茂密的地方行走时要穿封闭性较好的衣物及鞋子,尽量不要把皮肤裸露在外。
3. 蛇喜好潮湿、阴暗的环境,早晨及傍晚时会频繁出没,尽量避开该时间及地段出行。
4. 若发现有蛇出没,可以使用雄黄、硫磺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进行驱赶。
被蛇咬伤,一定要尽快就医!
毒蕈
毒蕈俗称“毒蘑菇、毒菌”,世界上已知有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繁多,我国约有200多种,其中含剧毒能对人致死的有几十种,分布广泛,广东省每年2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潮湿多雨,特别适合蘑菇生长,是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需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如何识别毒蘑菇?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外观特征非常相似,至今还没有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专业的仪器才能准确辨别,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更是难以识别,不能单凭所谓“经验”或“民间谣言”等去判断。
为何有些食用野生菌也可能出现不适症状?
1.野生食用菌品种不纯,混杂了不适宜食用的菌类。
2.一些野生食用菌“性寒”,部分人因体质问题产生不适。
3.野生菌没有完全熟透,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毒性。
毒蕈中毒会有什么表现?
毒蕈种类繁多,毒素成分较复杂,包括胃肠毒素、神经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等。一种毒蕈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能存在于多种毒蕈中,根据临床表现,大致分为四型,各型间可相互重叠。
1.胃肠型:潜伏期0.5~6小时。恶心、呕吐、腹痛、剧烈腹泻,严重者可伴有消化道出血,继发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l~6小时。临床表现为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呕吐、腹痛、腹泻、脉搏缓慢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谵妄、幻觉、抽搐、昏迷、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因此而死亡。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有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导致急性肾衰竭。部分病例出现血小板减少,皮肤紫癜,甚至呕血或便血等。
4.中毒性肝炎型:潜伏期6~48小时,以中毒性肝损害为突出临床表现,肝肿大、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者伴全身出血倾向,常并发肝昏迷。还可发生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或肾损害等,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毒蕈中毒后该怎么办?
1.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刺激咽部催吐,减少毒素的吸收。
2.若已出现昏迷症状,不要强行向口腔内灌水,防止窒息。
3.及时尽早到医院急救或立即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4.有条件保留毒菌样品送专业机构进行毒物检测,为治疗提供依据。
如何避免毒蘑菇中毒?
1.不要轻易采食或自己没有吃过、不认识的的野蕈。
2.不要凉拌生吃,要炒熟煮透。
3.尽量每次只吃一种,数量也不宜太多。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来源:重症医学科 符如燊、徐明
编辑:十二小宣
投稿邮箱:tougao12h@sina.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