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四师”足迹,红色文化轻骑兵走进花都

南方+ 记者

“化作惊雷,震碎旧世界”“就用我这流淌了34年的热血,换一个新中国的黎明!”4月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展演在花都区花山小学上演。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首站来到花都,在“红四师”曾经整编成立的故址,用沉浸式话剧形式的改编创作,为学生群众演绎广州起义的历史,感受先贤前辈们的革命精神。

据介绍,“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将沿着广州起义参战部队改编的红四师的转战路线而展开,包含花都、龙门、紫金、海丰、普宁等五个站点,将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让党史学习教育变得更为生动鲜活、切实可感。

创新形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当天,以“飘动的红布带”为主题的文艺展演在花城小学举行,共有学生、教职员工等数百名观众现场观演。

其中,话剧《1927·红色广州》通过富有张力的演出加上金牌讲解员的穿插讲解,使观众如同亲临革命前线,对广州起义的背景及经过、对革命先烈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现场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当舒缓大气的活动主题曲《永远的红色》响起时,现场不少观众已是眼眶含泪、激动不已。木偶剧《游曦》片段同样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27年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19岁女兵班长游曦一生追随革命、奋勇守卫天字码头的场景。

展演形式鲜活有趣、剧情跌宕起伏,花城小学的同学们也被它深深吸引,并备受感染。11岁的五年级小学生李想(化名)直至演出结束仍沉浸于剧情当中,他说:“游曦和她的同伴们太勇敢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她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

当天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除了有融合话剧演出、歌曲演唱、木偶剧演出等形式的精彩文艺展演,还有以“广州起义”图片展览、“重走革命事迹,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的党课。来自广州大学的大学生也跟随“红色文化轻骑兵”来到红四师成立遗址及花县农会旧址,通过与革命史迹的零距离接触,使青少年得以加深对革命历史的了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为本次活动的第一站,花都在“红四师”的战斗史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介绍,1927年12月15日,广州起义军余部在一路经历大小10余场战斗之后,终于抵达花县县城。部队驻扎于当时的花县县立高等第一小学和县府等地,临时指挥所也设在县立高等小学里,也就是如今花山镇花城村花城小学内的“福荫祠”。12月16日,经会议商讨,决定整编起义部队,并命名为“工农红军第四师”(简称“红四师”)。17日,红四师在县立高等小学举行了简单而庄严的成立大会,后经龙门、紫金等地往当时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进发。之后,红四师与红二师会师,为巩固和发展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打造红色主题旅游线路

花都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拥有较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现存国民大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斗争的遗址共有23处,经专家组审核,有10处被列为红色革命遗址,8处被列入花都区革命文物名录。

近年来,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不断加大对红色革命遗址修缮和陈列馆建设的投入力度,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积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在组织层面上,成立了以宣传、组织、文化、旅游、党史等单位为成员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红色革命遗址核查小组,全力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近两年先后投入近1000多万元推进红色革命遗址修缮和陈列馆建设。

花都区依托红色革命遗址,积极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花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传承花都红色基因,传播花都红色文化,该区整合现花城小学内的花县县立初级中学钟楼、福荫祠等资源,建设红四师诞生地纪念广场,将花城小学打造成为“红军小学”,并在修缮后的福荫祠内举办以“红四师的战斗历程和峥嵘岁月”为主题的展览展陈,预计4月底正式对外开放。

为讲好花都红色文化故事,该区还组织开展革命文物故事微视频拍摄、红色故事宣讲、编写红色革命故事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宣教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组建红色志愿讲解服务队,向辖区党员群众、中小学生讲述党史、军史,有效提高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与宗旨意识,引导青少年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上述负责人表示,将加强红色旅游开发推介,积极打造集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主题旅游线路;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向全社会推出包括基本展陈、专题展览、仪式教育、研学活动、主题党课等红色教育服务清单,把花都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成为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重要课堂,打造成为学习认知革命历史、缅怀先烈、汲取红色滋养的场所,打造成为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南方+记者 】周甫琦

【摄影】梁文祥

【通讯员】花宣

编辑 李志颖
校对 曾慧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