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日是一个让很多歌迷伤心的日子,因为2003年的4月1日,患有抑郁症的张国荣从中环文华东方酒店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日前国内著名女演员马思纯在微博发布了一则视频,公开谈自己罹患抑郁症的经历及原因,并呼吁大家正视抑郁症,不要把抑郁症特殊化,而要把它当成一种正常的病,去看医生,去吃药,去接受它。
作 者 简 介
心理卫生科 唐建军医生,医学硕士,精神医学副主任医师,深圳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目前任职于罗湖区人民医院(三甲医院)心理卫生科(失眠门诊)。
2006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在香港葵涌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等地进修学习精神病学。对诊断和药物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惊恐症、社交焦虑症、失眠症、强迫症、疑病症/躯体化障碍/健康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心境障碍)、神经性贪食症、成人ADHD等常见心理精神疾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心得。
抑郁症患者增多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患病率逐渐提升。2019年2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研究文章。结果显示,我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在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比率)为6.8%,也就是说我国超过9500万人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与既往国内研究结果比较发现,抑郁症的患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什么是抑郁症?它有什么表现?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精神)障碍之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不开心,并且情绪低落的严重程度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很多患者会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
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轻者常常会想到死亡有关的内容,或感到活着没意思、没劲;再重会有生不如死,希望毫无痛苦的死去;之后则会主动寻找自杀的方法,并反复寻求自杀。抑郁症患者最终会有10%-15%死于自杀。
抑郁症单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常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抑郁症对人的影响除了身体还涉及思维、感受和行为等诸多方面。
怎么治疗抑郁症?
当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物能有效缓解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抑郁发作作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倡导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三期。单次发作的抑郁症,50%-85%会有第二次发作,因此常需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对抑郁症治疗的一些误解
只要患有抑郁症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吗? 答案是否定的。轻度抑郁症,通过心理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患有中重度抑郁症的话,就需要尽早接受药物治疗了。很多患者在用药的时候都有一些误区。
误区一
抗抑郁药物会成瘾
对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患者常有的误区就是服用抗抑郁剂后会成瘾。其实抗抑郁剂是没有成瘾性的。一些患者减药、停药后出现一些不适,是因为本身治疗不充分,减药、停药后症状复发或者减药方法不当所致。因此,减药、停药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二
吃完抗抑郁药后会立即见效
与大多数药物不同,抗抑郁药不会立即见效。多数情况下,都是先出现如恶心、肠胃不适等副作用,后面才开始慢慢发挥抗抑郁效果。理论上,抗抑郁药一般在2-4周开始起效。若服用后2-4周抑郁症状无明显改善,可适当增加剂量或者更换药物。
误区三
症状减轻以后就可以停药了
很多病人吃了2-4周的药物,感觉病应该快好了,就自行停药。这时候几乎绝大部分的患者的症状都会反复。刚刚在好转的过程当中,这时候绝不能停药。要注意合适的时间段去减药停药。最好不在有可能会面临重大的生活工作状态的变化时停药。
误区四
抗抑郁药物含有激素,有副作用
依赖性,让自己体重增加
有一些患者听到医生给他开抗抑郁药物就很害怕,连忙询问医生你开的药物是不是含有激素,有副作用,会产生依赖性,让自己变胖。其实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抗抑郁药物不是激素,不会产生依赖性。在使用药物期初可能会有一些口干头晕心慌胃肠道不适症状,一般在服药1、2周适应就好了。
误区五
服用抗抑郁药物会让患者大脑变迟钝
不少患者误认为服用抗抑郁药物会使自己大脑变迟钝,变傻。其实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是大脑思维变迟缓,不灵活。因此如果抑郁症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会让患者感觉变笨,头脑反应变慢。服用抗抑郁药物后会让患者大脑恢复正常。
你的情绪怎么样?
有没有抑郁焦虑问题呢,严重吗?
可以通过下面两个量表有一个初步了解
请做完以上题目再看下面的内容
否则会影响测评结果
最后
希望大家
正视抑郁症
积极治疗
重获好心情
来源:心理卫生科 唐建军
编辑整理:罗医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