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期。据史籍记载,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烧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不一定要吃生冷的。
这一天要吃冷食的习俗与节气、养生并没有关系,这只是一个纪念性节日。那么从季节养生的角度出发,寒食节是否适合吃冷食?
在中医理论中,寒邪是从外界入侵人体的致病因素之一。4月初天气乍暖还寒,有些地区阴雨连绵,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时期,并不适合吃冷食,特别是脾胃虚弱的儿童、老人、孕妇,以及体质弱的其他人群。
中医认为,“当春之时,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尤忌油腻生冷。
温食有利于护阳,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但也不宜多食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至于寒凉、油腻、黏滞之品易伤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比如年糕、青团等。
多吃新鲜上市果蔬
春天万物复苏,人体血管开始扩张,代谢加快而供氧不足就容易犯困,此时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而多吃新鲜上市的果蔬,一来可预防犯困,还能避免上火。
春天正是芦笋大量上市的时节,芦笋嫩茎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富含维生素C,常吃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预防春季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感冒、牙龈肿胀、出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芦笋具有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素的特点,经常食用芦笋可以预防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
防上火 抗感冒
正值假期,大家可以试试做“芦笋煨冬瓜”
材料:芦笋、冬瓜各200克
调料:葱末、姜丝、盐、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芦笋取嫩的部分,去皮,洗净、切段,开水烫2分钟,捞起过凉,沥干;冬瓜去皮,切片。
2.将芦笋段、冬瓜片,葱末、姜丝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30分钟,加盐调味,水淀粉勾芡即可。
统筹审核:王倩
文案编辑 :谢婕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素材来源:二十四节气养生食谱-杨力主编-《芦笋》、宁波国医堂中医门诊
内容整合网络,不用于商业盈利,旨在分享健康生活,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