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3月份满3岁了,即将入读幼儿园,妈妈带他来到我院儿保科做入托体检。在体检过程中,医生发现小明很好动,总是在诊室走来走去自己找玩具玩,很少与人对视,能用句子表达需求,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逻辑性稍强的问题,小明不但不会回答还鹦鹉学舌,与他说话时他似听非听,见到喜欢的玩具就玩得很专注,医生给他开具了自闭症评估,小明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小明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小明会说话,与家人也有互动,为什么会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呢?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是一组以社交及语言交流障碍、活动或兴趣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主要症状
1
社会交往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与他人的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
交流障碍:
言语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即使有语言也很难交流;
3
重复刻板行为:
非言语交流障碍,儿童孤独症常拉着别人的手伸向他想要的物品,把别人的手当“工具手”,他们多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
近年来,学者提出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概念,既包括了典型孤独症,也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等症状较轻的情况。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从轻到重,表现不一。有的认知落后明显,无法沟通交流,有的可以进行语言表达,但沟通不顺畅,与人难以互动,还有部分轻症的孤独症儿童,初次接触似乎与其他儿童没有异常,但深入交流却可以发现社交技能缺乏、难以和小伙伴建立关系,兴趣狭窄、思维固执刻板,因此在面对社交场景时,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或者产生明显的情绪问题。
我院儿保科门诊中典型的孤独症患儿多以语言落后来就诊,由于孤独症症状突出,比较容易被发现和诊断。但很多不典型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往往不容易被发现,相当一部分是在幼儿园中班甚至大班,有些是上了学以后,因学业或社交的问题无法解决,才前来就诊。
我院儿保科的儿童发育行为专科,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评估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专科配备各种筛查和诊断工具,特别是针对不典型孤独症的标准化诊断工具,及时发现和诊断不典型孤独症,做到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行为发育,帮助他们及早掌握社交技能、建立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团体生活。
2021年4月2日是“自闭症关注日”,我院儿童保健科将于当天在禅城院区开展义诊活动,详细内容如下:
义诊时间:2021年4月2下午14:30-17:00
义诊地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禅城院区门诊大楼一楼
义诊医生:
宋珊珊 主治医师
心理治疗师,三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佛山市家庭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目前从事儿童保健、儿童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工作,对儿童孤独症、多动症、语言障碍、情绪行为障碍等有一定的诊治经验。
袁楚娇 言语治疗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从事临床康复工作5年余,擅长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口吃等言语语言发育障碍的评估和治疗。
来源:儿童保健科 廖燕薇 宋珊珊
编辑:宣教科新媒体编辑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