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2:
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林则徐纪念馆及销烟池旧址——太平手袋厂陈列馆——蒋光鼐故居——沙角炮台——郑师许陈列馆
“走读红色东莞”的第二条线路,是走进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虎门。
在威远炮台、沙角炮台、林则徐销烟池的遗址,感受当年中国人抵御外敌入侵的壮志豪情,重温中国近代史“第一课”。
此外,线路还包括参观太平手袋厂陈列馆,感受东莞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当代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炮台遗址探寻鸦片战争史迹
清代从乾隆以后逐渐衰落,清政府日趋腐败。西方各国开始觊觎中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将鸦片大量偷贩到中国。
清朝内部坚决主张禁烟的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抵广州,收缴鸦片两万多箱,计2376000多斤,从6月3日到25日在虎门滩上当众全部销毁。
林则徐销烟池旧址位于东莞市虎门镇林则徐纪念馆内,共有池两个,每个纵横各15丈余。根据当时的记载,“销烟时观者甚众,国民拍掌称快;夷人摘帽敛手,以表其畏服之诚。”销烟池于1972年仿旧复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1处炮台,设置大炮300多门。
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组织3道防线。又在横档岛、武山之间的江西,设置木排2排,大铁链372丈,阻截敌舰,在鸦片战争中,屡挫英国侵略军的进犯。
现今的虎门炮台旧址除少数位于番禺区外,大部分归鸦片战争博物馆管理,按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分成相对集中的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两组。
虎门的炮台多为条石和灰、砂、黄泥砌筑,平面圆形或半月形分为露天台(即明台)和暗台两类。
威远炮台至今仍然保存完整,为花岗岩石砌筑全长360、高45米,共有25个炮位,每个炮位高2.9、宽4.2、深6.6米。
在鸦片战争期间,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组成了虎门海口的第一道防线;此外,沙角炮台这里还是林则徐在虎门统一收缴鸦片的地点。
鸦片战争让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设计建造的海防设施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还是暴露了它的弱点。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我们不仅要从虎门炮台游径中知晓海防历史,也要从中吸取教训,知古鉴今。
博物馆中重温近代史开篇故事
要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博物馆是必须“打卡”的。
今年1月,全国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正式公布,鸦片战争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东莞市首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三个馆名一套班子)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管理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管理面积约80万平方米。
鸦片战争博物馆馆内庭院面积宽阔,树荫如盖,绿草如茵。中轴线上依次矗立着虎门人民抗英群像、林则徐塑像、馆舍等。馆舍仿古炮台的立面设计,雄伟庄严。
院内南侧是当年林则徐销毁鸦片时所开挖的销烟池。展馆分4层,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
《虎门销烟》陈列是鸦片战争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现陈列2011年6月24日建成开放,展示面积2500平方米,展线全长450米,展出文物209件套、历史图照324幅。
而海战博物馆则坐落在东莞市虎门镇海口东岸的威远炮台旧址附近,是一座全面展示鸦片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
海战博物馆背山面海,由陈列大楼、宣誓广场、观海长堤等组成纪念群体,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该馆以《鸦片战争》为基本陈列,以全新视角再现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分为“鸦片战争前的中西世界”、“中英战前冲突与广东军事防御”、“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沉沦与觉醒”等七部分,共展出文物1860件,历史图照1310幅,油画、工笔画等艺术品120幅,高科技、信息化项目10余项。
《鸦片战争》陈列充分吸纳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具备较高科学品质;遵循“一件文物就是一座博物馆”的理念,致力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地展现鸦片战争完整历史;利用多维展示空间,对文物展品进行仓储式密集展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融益智性、趣味性、导览性于一体。
这一展览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弘扬林则徐、关天培等清朝爱国官兵同仇敌忾、抗击外敌的民族精神,深刻揭示“落后就会挨打”这一沉痛历史教训。
荔荫园中感受抗日名将风采
除了鸦片战争的近代史景点外,蒋光鼐故居也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蒋光鼐故居,又名荔荫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三蒋自然村。
该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手创。蒋光鼐故居是一座造型典雅的西洋别墅式园林建筑。
故居内保存有蒋光鼐担任第一届纺织工业部部长的任命书;1932年蔡锴等军政官员建造的2个石碑;1932年蒋兆和在上海抗日前线给蒋光鼐先生绘制的肖像油画;园后山麓有蒋光鼐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
左侧有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撰写的墓志铭,右侧为国民党元老胡汉北为蒋母而书的墓志铭。离碑百步有蒋光鼐为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的“光鲁亭”。
此外,本条线路中的太平手袋厂陈列馆以及郑师许陈列馆都非常值得一去。
【图文】龚名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