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学生 任美钇
在“川陕边”创红军妇女武装之最
四川省阆中市红军烈士纪念园里的巴山女红军塑像。 任美钇/摄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与周璇一起,回顾了那段“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妇女身影”的巴蜀巾帼壮歌。
翻身的追求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入川。这一震天撼地的大事,对广大川陕边妇女来说,犹如黑暗中划破长空的闪电,把前程照耀得璀璨夺目。”
周璇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很多根据地都出现过妇女运动、妇女武装,但妇女独立团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妇女武装”,根源于彼时川陕边地区妇女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
可歌可泣的事迹
基于妇女参与革命的汹涌热情,1933年3月,在反击敌人“三路围攻”中,红四方面军总部抽调机关女同志和随军后撤的妇女积极分子300余人,组建妇女独立营。1934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南江长赤成立了妇女独立团。1935年春,红军准备渡嘉陵江向西转移,又组建了妇女独立第2团,两个妇女团共约2000人。
历史的超越
川陕妇女武装自1933年春天成立,到1936年出川北上。“成千上万的女同志在各条战线与男同志并肩战斗,她们崇高的革命理想,敢打必胜的坚强信念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及战斗作风,至今流传于老区。”周璇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她们不愧为川陕苏区一支英雄的红色娘子军。”
“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曾指出: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历史一再证明,妇女解放是我国社会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动力与前提。”周璇说,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引导广大妇女发扬红军妇女战士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的战斗精神,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求得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将使妇女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受益者。”
巾帼精神 印刻心间
□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任美钇
作为一个四川人,一名女生,我从未如此自豪。在详细了解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在读到一个个女红军的故事时,在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在触摸到女红军的塑像时,我的心一直澎湃着……
那是怎样一个腥风血雨、又是怎样一个激情四溢的岁月,年轻的女儿们在党和红军的指引下,抗争不公命运,投身革命,走上战场,毫不退缩,留下了一个个永垂不朽的故事,书写光辉历史。
我也在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女青年,我该如何继承她们坚强信念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梦想成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授业解惑中不断地给孩子们讲述党史故事、“中国英雄”故事。我希望我不仅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接力奋斗者,还是一名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青年。
注:
2. 再点“阅读原文”,积攒商城积分,可兑换礼品!
您的每一次鼓励,都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中山市妇联编辑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辑:汪巧梅
一审:向小容
二审:陈日升
三审:张家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