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霍启山:修订通过将助香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生发展

阅政观
+ 订阅

3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以全票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香港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自2021年3月31日起施行。

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席霍启山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表示,此次对于选举制度的全面调整将使“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让治港者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不仅有利于香港背靠祖国实现经济再飞跃,也将为市民带来更加稳定幸福的生活。

霍启山

霍启山

“我们正在以创新方式协助青年的‘四业’(学业、就业、置业、创业)发展,使他们更全面地认识祖国,踏出到内地发展的第一步,也希望香港可以继续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一同发展。”他说。

“选举制度改革将使‘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南方日报:你如何看待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订案的审议通过?

霍启山:今次的人大常委会决定对香港的选举制度进行了“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全面调整。新设立的香港特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可以进行严密把关,避免反中乱港者利用漏洞进入政府的管治架构,使“爱国者治港”的总体要求得以贯彻,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港人治港”得以维持。

南方日报:在两个附件中,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霍启山:我比较关注两个点:

第一是附件规定要在选举委员会加入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代表,并要求候选人需要在各个界别取得特定数目的提名。我相信这可以促使候选人订立更全面的政纲,让治港者可以更好地带领香港配合国家政策,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此外有关立法会议席调整,我认为20:30:40(地区直选:功能组别:选委议席)的比例是合适的,此举才可以增加青年成为立法会议员的机会,让政府可以聆听更多不同的声音,制定出更加全面的政策。

南方日报:选举制度的完善对于香港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意义?

霍启山:我认为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完善选举制度可以促进政治稳定。自《港区国安法》订立及取消部分反对派议员资格以来,反中乱港者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削弱。今年,中央再次强调“爱国者治港”,并积极完善选举制度,继续有效防止反中乱港者死灰复燃,使“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港人治港”得以维持,避免西方国家利用漏洞威胁国家安全。在我看来,这绝对是最明显的好处。

至于经济发展方面,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是为了保持香港社会稳定,令香港不会因为存在社会事件的隐忧而被其他国家和跨国企业作出负面标签。对跨国企业而言,它们在投资时必须考虑地方的稳定性,避免因为社会事件而蒙受损失。故此,完善选举制度是保障香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要工作。同时,爱国者将会制定配合国家发展的政策,使香港可以背靠祖国,让经济再次起飞。

最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避免了反中乱港分子再次出现在政府管治架构中,特区政府将可以专心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为市民推出更多能解决市民生活需要的德政。同时,反中乱港分子亦无法再次煽动市民,避免了香港社会因政治争拗而撕裂,确保了市民的安全,也让社会变得和谐。

“帮香港青年踏出到内地发展的第一步”

南方日报:作为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席,你认为香港青年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及十四五发展之中?

霍启山: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表示要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并“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科技相关的产业将必定大有可为。

随着时间推演,大湾区未来将会有更多科技研发、高端设备生产、电竞产业相关等的新经济工种,香港青年也将在职业发展上有更多选择。

另外,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重点,也是香港青年融入发展大局的重要通道。“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多次提及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政府工作报告》也表示要“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大湾区内已建立起成熟的“双创”硬件配套,香港青年也将更多地选择来内地创业。

根据我们协会发布的《香港青年就业及大湾区发展指数2020》报告显示,有内地经验的香港青年会有更高的在内地发展愿意。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将会继续做好各个品牌活动,包括粤港澳大湾区足球交流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指数》、一小时都市圈体验行等,并依托旗下六个委员会,以创新方式协助青年的“四业”发展,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祖国,踏出到内地发展的第一步。

南方日报:对于香港之后发展的最大期待。

霍启山: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往来和市民交流受到严重影响。随着疫苗的广泛注射推广,相信粤港交往可以尽快恢复正常,到时香港将继续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一同发展。

我认为,香港之后的发展离不开与大湾区内地九市合作。大湾区经济富庶,2019年人均GDP已达16.15万元,加上人口超过7,000万,这个庞大的高消费力群体可以支撑众多业务及计划。此外,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土地面积远超香港,可以弥补香港缺乏土地及地价贵的问题,无论生产、零售、研发,不同行业都可以进行相互支撑。

期待香港未来在推进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中继续发挥优势与作用,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钱明雅 占文平

编辑 邓素凡
校对 曹柏英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