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凤凰山上采单丛,南方+小姐姐亲手制茶给你喝!

南方+ 记者

视频|凤凰山上采单丛,南方+小姐姐亲手制茶给你喝!

凤凰山上单丛香,潮州城里朱泥红。

阳春三月,茶树吐新芽,正是一年采茶时。

在海拔千米的凤凰山向下俯瞰,一株株吐露新绿的茶树如梯田般整齐排列,采茶工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穿梭在茶园中,或挎着竹篮,或背着竹篓,在枝桠间娴熟的采摘着。不一会儿,嫩绿的单丛新叶就溢满了箩筐。(直播回放>>>400年古茶树“上新”啦!12小时,凤凰山上探美景、品单丛

在潮州市东北部,潮安区凤凰山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培育出驰名中外的凤凰单丛茶。

凭借高扬的香气与强烈的山韵,凤凰单丛在乌龙茶类中别具一格,深受茶客喜爱。

一抹茶香飘百年。

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茧香中夏景长。

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单丛”茶由此而来。

看天做茶、看茶做茶。天气好、有太阳,做出来的茶叶才会香。

每天早上10时,采茶工开始穿梭于茶园,娴熟地遵循“一芽二叶、轻采轻放”的手法,采摘着嫩绿的单丛茶叶,构成了一副绝美的乡村田园风光。

茶叶采摘回来后,要进行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每道工序环环相扣,看似简单,但绝不能掉以轻心。稍有疏忽,茶叶的味道就有差异。

下午4~5时进行晒青。茶农把刚采摘回来的单丛新叶,放入竹筛,薄摊轻晒,失水率要控制在10%~15%之间。

晚上7时开始做青,这是形成凤凰单丛茶特有香味品质特色的关键环节。茶农先轻轻用手给茶叶做“马杀鸡”,然后竹筛一晃,茶叶在盘中“飘飘起舞”。每一轮碰青(摇青)次数由少渐多,力度由轻渐重,静置时间由短渐长,摊叶厚度由薄渐厚。

杀青讲究高温、快速,要杀熟、杀透、杀匀。

揉捻讲究松压结合,促使条索紧结。

干燥分为初烘、复烘二个环节,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长,以保证茶胚失水率适宜。

至此,一批单丛新茶就出炉了。

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

在潮州,愿意为一泡茶下“工夫”的不是少数人。

在海拔千米的凤凰山,冲一壶单丛,品至味香茗,优哉游哉。

烧杯热罐、高冲低洒、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一系列的烫罐、淋杯、壶外追热以及高冲低酌的程式,有效减少泡、斟过程中热量的散失,杯小如核桃则能避免茶汤冷热不均。

漫步潮州,有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

过门即是客,请喝茶是礼。

作为潮州首个地理标志产品,凤凰单丛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首批10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3月1日起生效实施。

有了这份国际认证,芳香四溢的单丛不仅能香飘国内,对于走出国门,茶农们也更有信心了。

目前,凤凰镇茶叶种植面积7万多亩,年产茶叶1000多万斤,茶叶远销全国各地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茶农们匠心打造之下,不仅让一杯杯清雅异香、回甘浓醇的单丛茶远扬海外,也把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

【出镜】王佳欣

【编导】曾美玲

【摄影】石磊

【剪辑】莫丽婷

【海报设计】刘子葵

【记者】王佳欣 曾美玲 纪金娜

【监制】吴哲 肖文舸 达海军

【出品】政务直播实验室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

编辑 陈梅玉
校对 刘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