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开展“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系列活动

清远残联
+ 订阅

致敬“最美星星守护者” 15名孤独症机构特教老师受嘉奖

3月27日,“星闪粤湾”广东省2021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系列活动(清远站)在飞来湖广场举办。

《哎呀呀》打击乐舞蹈

老师带领小朋友画画

公益慢跑

3月27日,作为星闪粤湾———广东省2021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系列活动分会场之一,清远在飞来湖公园举行活动,15名孤独症机构特教老师受到表彰,孤独症机构的师生们还通过精彩的公益表演和公益绘画展示、公益慢跑等活动秀了把才艺,让市民们近距离接触了这一颇为陌生的群体。  

本次活动由清远市残联、清远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办,围绕“共同努力,关注与消除孤独症人士教育与就业障碍”的主题,表彰、宣传我市民办孤独症康复机构在职人员中的“最美星星守护者”。

获奖教师:继续守护这些折翼的天使  

据了解,为发扬特教教师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号召社会尊重特教岗位,鼓励孤独症康复教育教师岗位成才,作为星闪粤湾———广东省2021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省残联、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决定对优秀孤独症机构特教老师进行表彰。  

经过各地市的初选,全省最终评选出“最美星星守护者”190人,其中我市有15位特教老师获奖,代表着清远市5家孤独症机构中,默默守护孤独症儿童的特教老师群体。  

目前我市共有18家残疾人康复机构,其中5家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我市孤独症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儿童超过1500人。此次获奖的老师从业经历都超过5年时间,并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教学中表现优异。

“非常激动”“我们会继续守护这些折翼的天使”,接受表彰后,叶日、蔡金姐、江秋兰等5名受表彰教师代表上台分享,介绍各自从事孤独症特教老师的经历和感想。在她们的努力下,很多学员从刚入学时的缺乏语言能力、情绪和认知较差,发展到毕业进入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就读。

“能够坚持下来不容易,”来自清新区小太阳儿童潜能开发中心的叶日是受表彰教师中唯一的男老师,来自广西玉林的他,大学学的是应用心理学,毕业后先后在广州、东莞等地的孤独症康复机构实习、工作,2018年因为爱情来到清远。“做特教老师坚持下来比较难,男老师坚持下来的更少。”他介绍说,该机构目前聘有8名男老师,所占比例在清远、全省甚至国内都是少有的,当年和他一起实习的同伴里,也只有他还在从事特教老师的职业。  

叶日介绍说,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方面,清远虽然基础较差,但各个机构一直都在积极学习,经常派出老师到广州等地接受各类培训。  

来自清远市星星自闭症儿童训练中心的江秋兰,此前从事幼儿教育,进入特教行业已经有8年时间,送走了很多从中心毕业,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就读的孩子们。入行之后,她才发现这份工作比之前幼儿园老师的工作要繁重太多。孤独症儿童的情绪、感知和学习能力都存在障碍,带领他们进行康复训练,不仅需要超常的耐心,也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她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己。江秋兰回忆说,在最初刚进入的适应期里,是学员的进步和家长的信任和感恩,感动着她,让她一路坚持下来。

现场:特教老师和孤独症学员一起秀才艺  

活动现场,来自清远多家孤独症康复机构的特教老师和孤独症学员们大显身手,她们表演的多个节目让嘉宾和市民们连连鼓掌。  

当天的开场舞,清远市彩虹桥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特教老师们集体亮相,连续表演了《手牵手》《听我说谢谢你》,此后,她们又表演了舞蹈《天天向上》,表彰活动结束后,彩虹桥的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公益绘画展示,孤独症学员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一幅幅画作。来自清新区小太阳儿童潜能开发中心的师生则共同表演了舞蹈《月亮》和打击乐舞蹈《哎呀呀》,孤独症儿童和老师们一起登台表演。  

拒绝贴标签,呼唤同理心。清新区太和镇阳光丽居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表演了小钟琴演奏《母鸡下蛋》,幼儿园的师生们还一起排练、表演了情景剧《自闭症儿童的一天》,呼吁提升对孤独症群体的接纳程度。  

关注:融入仍面临困难,需要社会多元支持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的发育障碍。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以提高人们对孤独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孤独症患者的关注。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和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让他们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据广东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建粤介绍,大约有三到四成的孤独症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后,可以正常融入社会。

“怎样看待残疾人,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清远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黄泽辉担任主席已经有7年时间。他说,和7年前相比,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社会各界对孤独症的认知程度、接纳程度仍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孤独症群体融入社会仍遇到很大困难。孤独症儿童经过康复机构训练和科学评估后,从机构毕业进入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就读,但他们仍面临融入困境,这是困扰孤独症儿童家长和康复机构的难题。  

目前,针对0-6周岁的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省、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给予资金补贴和康复支持。但黄泽辉介绍说,经过康复机构训练和评估后,被认为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就读的孩子们,实际上和普通的小朋友仍有一定差距,而普通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方式不同,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程度下降,环境支持力度不够,也给孤独症儿童的进一步融入和成长带来困难。

“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对于孤独症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老师们虽然非常关心这些孩子,但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也不足。比如有的老师认为孩子只是发育迟缓,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处理孩子的情绪、认知问题”,清新区小太阳儿童潜能开发中心的廖老师介绍说,对于从机构毕业的学员,康复机构都会进行跟踪,帮助他们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这些孤独症儿童是可以融合得很好的。”廖老师介绍说,在该中心毕业的学生中,其中毕业较早的一位已经在普通小学读到了五年级,双科成绩保持在80分以上。也有学生能够拿到双科100的成绩。  

清远市彩虹桥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主任赵丽也表示,希望清远能够借鉴广州等地的做法,对普通幼儿园的部分老师开展孤独症教育的培训,该机构也派出老师学习“影子教师”的相关知识,期待未来针对毕业的学员,能够进入普校开展辅助性教学。

“要避免贴标签,不要一听到自闭症就说是精神病。”黄泽辉呼吁,孤独症儿童可能会有一些情绪问题,但一些情绪问题普通的小朋友们也会出现,没有必要放大、特殊化。  

同时,在6周岁以后,孤独症家庭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黄泽辉介绍说,清远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也在不断摸索,针对6-18岁孤独症群体,建立青少年孤独症康复机构,帮助他们提升自理能力。

“包括经济压力在内,孤独症家庭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市残联有关负责人也在活动中呼吁,希望继续提升社会各界对孤独症的认知程度、接纳程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孤独症群体,希望社会对孤独症家庭给予更大支持,共同打造平等、共融、团结的和谐社会氛围。  

本次活动中,受表彰的优秀特教老师还收到了由广东狮子会清远代表处筹建小组捐赠的大米、礼品等礼物。广东狮子会清远代表处筹建小组主任刘丰荧介绍说,目前清远共有广东狮子会凤城服务队、北江服务队、中清服务队3支队伍,97名志愿者长期活跃在助学、扶贫、助残等公益领域,今后也将会继续关注和支持包括孤独症群体在内的残疾人事业。 

(转载清远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