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情绪像广东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

深圳市康宁医院
+ 订阅

图中出现的小鱼为化名

双相障碍的“双相”

是情绪的两极

有很多双相障碍患者说:“我很高兴,我要做大事,我是天才,我很有钱……”

有时他们又会说:“我活的一点意义都没有,不想动,没精力……”。

他们的情绪就好像过山车般在高低起伏中穿梭

其实,双相障碍中的“双相”指的就是情绪高低变化的两极,“障碍”指的是我们大脑调节情绪的功能受损,连起来就是大脑调控情绪变化的功能出现紊乱。

在医学上,双相障碍也称躁郁症,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其核心特征是情绪不稳定。

01 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是双相障碍的一种常见情绪发作类型,人们常常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钝、食欲和体重下降、精力不足、悲观、厌世等。

02 躁狂发作

在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期,人的情绪和行为又会到达另外一个极端。

轻躁狂发作症状较轻,人们感觉轻松愉快、头脑变快、灵感频现、言语增多、喜欢社交、自信阳光、兴趣广泛、浑身充满力量。

轻躁狂对个体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有时不容易识别

大部分人会享受这种兴奋和积极的情绪,并希望一直持续这种状态。然而这种状态是难以如愿保持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和干预,情况就可能会变得糟糕。

而躁狂发作时,人的情感会异常高涨,显得易激惹,常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

或自我感觉良好,言辞夸大,认为自己才华出众,能力非凡,讲起话来滔滔不绝,难以打断,严重时甚至语无伦次。

活动异常增多,不断计划、整日忙碌,只睡几个小时甚至完全不睡觉。

在此期间人们的注意力极易转移,虽不停做事,但基本没有一件事能做好。

躁狂发作会明显损害人们的思考和判断力,影响其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社会和职业功能。

导致其做事冲动,容易不计后果,比如大笔挥霍钱财,甚至置自身于危险中。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幻觉、敏感多疑等精神病性症状

神秘又让人痛苦的双相障碍

能够治疗吗?

与大多数精神心理疾病一样,双相障碍病因尚不明确。

但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双相障碍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双相障碍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病风险要比一般人群高很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最高可达5%,其中又以年轻人居多,首次发病高峰是 15 岁到 19 岁。

双相障碍跟所有的疾病一样,会给人们带来莫大的痛苦。

也像许多慢性疾病一样,绝大多数人的病症都会持续终身但是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病情是可控的

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康复的关键,还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研究表明,首次发作后只有 7% 的患者很少复发,绝大部分的患者都会复发。

若自行过早停药,会使复发风险升高,反复多次发作,会导致治疗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

除了药物治疗,良好的医患联盟,必要的心理治疗,个人的自我管理等,对治疗双相障碍也有着重要作用。

个人的自我管理,包括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合理管控自己的情绪、规律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寻求支持、远离酒精毒品等。

同时,良好的家人和朋友支持,社会的包容和理解也极其重要。


供  稿:郑友霞(双相障碍科)

编  辑:谢宇丹

审  校:徐国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