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馆藏资源,《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丛书首卷推出

南方+ 记者

3月27日,记者从广东省博物馆(下称“粤博”)获悉,《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杂项(一)铜胎珐琅器与外销银器》已于2020年12月推出。该书是《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丛书的首卷。

粤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展现馆藏面貌,努力打造“学术粤博”,积极服务公众、回馈社会,粤博对馆藏文物进行了全面梳理,从中撷取精华编撰《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希望更加有序地展现本区域历史、艺术和自然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珍贵见证物,加大推动历史文化研究的力度,积极发挥博物馆平台的共享性。

据悉,该丛书涵盖范围全面,品类齐全,如实反映了粤博藏品的数据及面貌,如书画、陶瓷等文物是粤博收藏的大类,各有两卷;杂项文物数量不均衡,故按照文物质地和数量分布,分为珐琅器与银器及织绣与漆器、竹木牙角雕两卷。此外,该丛书突显特色藏品,如出水文物是粤博近年来文物入藏的重点和亮点。

截至2019年12月,广东省博物馆藏品总数逾18.3万件/套。其中,端砚、潮州木雕、外销艺术品、出水文物、自然资源系列藏品是馆藏优势和特色。特别是馆藏古代陶瓷和古代字画两类传世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在中国博物馆中名列前茅,陶瓷藏品几乎包括历代各名窑产品,书画中省内外著名书画家的代表作多有珍藏。

近20年来,粤博有意识地开展相关藏品的征集和研究工作,使之达到相当高水平的规模和体系,更好地展示岭南特色工艺技术风貌,呈现十七世纪以来全球视野下的海洋贸易发展、文化技术交流和社会经济变迁。

该丛书以《杂项一铜胎珐琅器与外销银器》为首卷,是因为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决定了粤博与众不同的收藏特色。据统计,粤博收藏的铜胎珐琅器约140件/套,以清代画珐琅最为丰富,范围涵盖清宫、民间和外销。粤博馆藏外销银器约160件/套,以清代“广作”藏品居多,产地覆盖面广,时代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工艺价值。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黄堃媛

【通讯员】黄苏哲

编辑 徐子茗
校对 黄买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