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我们都在追求特色办学,不谋而合。”红海湾开发区白沙中学副校长李文说道。他口中的“知音”是今年年初并入白沙中学的原红海湾开发区林伟华中学。
原红海湾开发区林伟华中学是二十年前由白沙中学分离出去而形成的初级中学,阔别二十年再次回到白沙中学的“怀抱”。并入后,白沙中学恢复为完全中学(完全中学,指既有初中学段,又有高中学段的学校)。现在白沙中学学生总数约1400人,共有38个班。其中初中部学生超750人;高中部学生近600人。现有校园面积超7万平方米。
整合、优化
让“一加一”大于“二”
初二(1)班的陈嘉豪跟着爷爷在红海湾生活,刚搬到白沙中学时她直呼“不习惯”,“学校是标准跑道,太大了!体育课上跑步比以前费劲多了。”
正值周四,一个普通的上学日。记者走进白沙中学,标准塑胶跑道上学生们在卖力奔跑着,体育老师不时给落后的学生加油打气。再往前走是刚刚启用的新教学楼,供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的学生使用。
白沙中学共有20间功能室,在合并前使用频率较低,空置班级教室也较多。合并后,这些教学资源发挥了应有的价值。“学生们在历史室、地理室等功能室上课,更有助于他们直观地获取知识,比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好多了。新力量加入以后,这些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使用。”李文说。
3月21日至22日,白沙中学举行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应用培训会,学校170名教职工参加培训。平台涉及智慧校务、智慧教学、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考试阅卷、物联网、家和校、数据设置等9大功能模块。李文说:“合并后学生增加,信息化平台全面投入使用将助力教师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合并还带来了“比学赶超”的教育教学氛围,教师们都在暗暗“较劲”。李文说:“你初中备课组教研活动举办得热火朝天,我高中备课组怎么能无动于衷?初高中备课组互相交流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互促、互进
当“特色”邂逅“特色”
合并前,黄晓东在原红海湾开发区林伟华中学担任校长。他介绍,原红海湾开发区林伟华中学开办了篮球、足球、国画、素描等六大兴趣社团,还给学生们免费提供兴趣社团用具。“培养兴趣爱好并没有耽误学生们的学业。”黄晓东说。他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3月21日,汕尾市教育局召开的“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测试质量分析暨新学期启动会上,原红海湾开发区林伟华中学荣获“进步优秀奖”。
多彩的社团文化点亮了白沙中学学生的校园生活。新力量加入后,白沙中学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社团规模。3月22日,跆拳道社团正式成立,学校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担任指导老师,给学生们上了第一堂课,课堂上座无虚席。接下来,学生们将通过一周一次至两次的跆拳道课程强身健体。白沙中学开设或正在筹备10个社团,涵盖文学、美术、合唱、舞蹈、足球等。
陈嘉豪从小就喜欢在纸上写写画画,她告诉记者,以后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生,“在新环境,我认识了很多画画非常厉害的师兄师姐,可以向他们看齐。现在带我的有两位美术老师,这里美术学习场地更大,工具更齐全。”
特色花开俏枝头。今年是白沙中学培养美术生的第八个年头,这些年白沙中学贯彻“特色办学”理念,取得了一定成绩。“新鲜血液”已注入,李文对学校的办学前景更有信心:“我们拉长美术生培养周期,特色教学从初中生抓起,相信能出更多办学成绩,培养更多优秀学生。”
承前、出新
而这“并”不是终点
合并后,美术老师陈烈远很快适应了新环境,他说:“到了白沙中学后,我们美术老师间相处融洽,都有着努力让学生成才这一个共同出发点。现在,我们除了日常探讨外,还会举办研讨会,想办法提高兴趣社团、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两所“知音校”,变成“一家人”。合并近两个月,“新”“老”之间的磨合虽然带来阵痛,也碰撞出了新火花,“我们现在在做的事就是不断让好的经验沉淀下来,在互相学习中让不够完美的教学模式更加完善,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李文说。
除了美术教育外,学校还注重通过德育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存在叛逆心理,说教式的教育效果并不好,除了因材施教、鼓励信心外,我们注重将德育融入到各项活动、融入到兴趣社团的教学中。”白沙中学推动学生们践行五个“一”,即每周一次升旗,每天一次跑操,每周看一本书或写一篇有意义的文章,每周做一次公益活动,每天唱一首红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大道理”更好地走进学生心中。
黄晓东表示,看到学校可喜的变化后,已有三位老师主动将自己的孩子转学到白沙中学就读,他还介绍:“就拿初中部来说,本学期仅有3人转学转出,有11人转学到我校就读。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家长信任我们,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
【记者】林娟如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