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崇德•南山先锋"云课堂丨第一讲 城市雕塑作品《开荒牛》

创新南山
+ 订阅

“学史崇德•南山先锋”云课堂

开课啦~

以画为体,以史为魂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美术作品中

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

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

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这个作品深圳人一定非常熟悉了

我们一起来进入

第一讲

城市雕塑作品《开荒牛》

从设立之初的3万多人口

到如今的2000多万人口

从1980年的2.7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

到2019年的2.7万亿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

深圳以世界惊叹的“深圳速度”

创造了城市工业化、

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1983年

雕塑家潘鹤以开拓进取的深圳精神为题

创作了城市雕塑作品《开荒牛》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广东省毗邻港澳、华侨众多

当时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同志

向中央提出

给广东以更多的主动权

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

1979年经国务院批复

广东省惠阳地区宝安县撤县建市

更名为“深圳”

1980年8月26日

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挂牌成立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前

潘鹤受邀为深圳创作一座雕塑

希望能够表达出深圳的精神

以鼓舞广大干部群众

于是,《开荒牛》诞生了

它重达4吨

高2米,长5.6米

身上既有北方黄牛的力量感

又融合了牦牛的造型

甚至还有“铁牛”(推土机)的线条

这种“兼收并蓄”的造型特点

暗合了深圳这个移民城市

“包容”的精神气质

四十余载波澜壮阔

新征程催人奋进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深圳正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

永葆“闯”的精神

“创”的劲头

“干”的作风

以更大的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为新时代的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40多年间,深圳发展过程中

还有哪些令人难忘的故事?

让我们跟随党史专家张维青

美术评论家陈履生

共同走进《开荒牛》背后的故事

视频来源:美术史中的党史:《开荒牛》

来源 | 共产党员网 区委组织部 区委党校

编辑 | 李蔓铃 杨渝嘉

责编 | 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