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杨坚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辜柳希、高级工艺美术师宋忠勉在潮州古城内的杨坚平非遗传统工艺博物馆开展一场有关潮州工艺美术的对谈,3位嘉宾从各自领域出发溯源潮州工艺美术历史,探讨不同门类所面临的传承问题。
本次对谈为“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六期,主题为“潮州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产业发展”,由潮州市文联主席程小宏主持。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杨坚平。
杨坚平从事民间工艺设计与研究数十年,受聘为全国工艺美术普查专家 ,走访全国二十几个省市,他认为,潮州传统工艺虽然吸收宫廷装饰元素,但总体属于民间装饰性浓郁的风格特色。“我们的能工巧匠适应华侨、富商所爱,是在为他们服务,以祠堂、豪宅建筑装饰而论,上有嵌瓷,屋内金漆木雕、金漆画、墙画、潮绣 ……都呈现华丽、精细、高贵、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
拿出一张潮州金漆木雕六角馔盒的照片,杨坚平介绍,广州美院教授陈少丰在他编著的《中国雕塑史》明清章节中写道:"明清潮州木雕的成就,不是建筑装饰,而是施以祭神用品的神龛、神轿、馒盒、宣炉罩等一类的神器装饰艺术品"。
杨坚平指出,当下,潮州抽纱、潮州绣衣、潮州木雕、潮绣、潮州花灯这几个门类的现状令人担忧,它们都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但是现在被一些后来者追上,这个情况值得深思。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辜柳希。
辜柳希介绍了中国四大木雕。在他看来,潮州木雕的特点为多层次的通雕。他回顾了潮州木雕从清末至上世纪80年代的演变过程。参考东阳木雕,辜柳希认为潮州木雕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同建筑工程和家具相融合,“当前,潮州木雕行业情况几乎都是夫妻店家族式小作坊,展销家居装饰木雕和礼品。东阳木雕有许多外来的产业、家具商城与当地的手艺人进行合作。”
高级工艺美术师宋忠勉。
宋忠勉解释了潮绣此前为何打上“顾绣”招牌的缘由。"顾绣”指的是上海露香园路一家盛名于明末嘉靖年间的"顾氏刺绣"。因画绣结合创新而饮誉海内外,清代已经消失,但是全国绣商仍然以本地产的绣品,打着"顾绣"招牌,以假冒充,沽名得利。解放后,苏绣、湘绣、广绣等均以地城冠名。唯独潮州市于1951年联合13家绣庄成立顾绣公会,此后又成立公私合营潮州市顾绣厂。1961年杨坚平考察后得出“顾绣和潮绣完全是两回事”的结论,此后潮州市潮绣得到正名。
宋忠勉认为,潮绣艺术品要发展,关键在于潮绣创新设计人员和传承绣艺的人才,培养人才才是长远之计。“可学习湘绣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措施,湖南二轻联社投资设立大专湘绣学院,学制三年,由美术教授和刺绣大师授课;或是参考杭州的"师带徒"模式,针对性地培养绣制技术人员,签订师徒合同,师傅带徒有薪贴也有责任。”
【撰文】肖燕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