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办案民警”一通电话,29万没了……

广东公安
+ 订阅

这些,都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典型开局,啥都没干,却被告知摊上事了,别慌!那都是骗局!

3月13日,梅州梅江的小刘报警称,自己刚刚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被骗走29万余元

据了解,3月12日12时许,小刘接到自称是“通讯管理局工作人员陈某”的来电。对方告诉小刘,其在湖北办理的手机号被人多次投诉发送欺诈短信。

小刘听后赶紧表示,自己未曾去过湖北办理电话卡。接着对方又询问,小刘的身份证是否有外借、丢失或被盗的情况,小刘也一一否认了。

之后,对方让小刘报案处理,并为其转接“湖北某公安局办案民警”的电话

小刘向“办案民警”解释后,“办案民警”询问小刘身旁是否有人,随后让小刘添加QQ进行语音通话。“办案民警”告诉小刘,其查到小刘名下存折有一笔200多万元的存款,涉嫌参与洗黑钱,目前该存折已被冻结。

为了使小刘信服,“办案民警”还向其发送了冻结执行令的网页链接。此时,小刘已深信不疑,他按照“办案民警”的指示,在冻结令页面的资金清查链接中,填写了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号密码,还提现20万元的信用卡贷款到自己的账户中

几分钟后,小刘接连收到两条扣费信息,“办案民警”表示这是正常流程,说明银行卡未被冻结。

小刘信以为真便没有理会,当他听见自己手机一直收到信息的声音,打开才发现银行卡里的钱都被转走了。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被同样手法诈骗的,还有下面这位。

近日,佛山的马经理接到“微信中心”的电话,对方称其手机号码注册的微信账号涉嫌买卖口罩诈骗,需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

随后被转接到另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北京市公安局民警”,让马经理去没人的地方在QQ上配合做笔录。对方还通过视频拍摄了办公楼和办公室穿制服的“同事”。原本半信半疑的马经理这下完全相信了。

对方以资产清查为由,让马经理把所有信用卡及几个贷款平台上的额度提现到同一个银行卡中

随后,马经理根据对方指示,下载注册了两个App,在App上多次输入验证码后,终于察觉不对劲。到派出所咨询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共损失31万元

冒充“公检法”诈骗,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可此类诈骗却能频频得手,正是因为骗子针对受害者心理,不断升级诈骗“剧本”,诱导受害者一步步掉入陷阱。

第一步:取得受害者的信任

骗子非法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从而取得受害者信任,然后冒充公安局、检察院、社保局、通信管理局等的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涉嫌犯罪为由要求配合调查。

第二步:强制震慑控制受害者

骗子通过严肃谨慎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者,利用受害者急于自证清白或挽回损失的心理,配合所谓的调查。

第三步:软硬兼施恐吓受害者

为了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甚至会出示假的“通缉令”,受害者因为内心恐惧而对骗子深信不疑。

▲假逮捕令、通缉令

第四步:为受害者“指出明路”

骗子声称可以帮助受害者洗脱罪名,要求受害者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入其所谓的“安全账户”,甚至诱导受害者与外界隔绝联系进行“洗脑”,然后骗取受害者的账号、密码等,或者要求受害者安装不明App、登录指定的网站填写信息、申请网贷、扫码付款、提供验证码等,几句话就能让受害者“倾家荡产”。

厅哥再次跟大家强调,公检法在办理案件时,会秉持书面和当面的原则对案件进行办理,不会引导事主使用银行终端进行操作,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凡是自称公检法要在电话中办案,并且要求市民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此外,当接到全国反诈专号“96110”打来的电话时,一定要及时接听!

“96110”是全国统一的,预警劝阻咨询电话目前有三大主要服务功能:

一是劝阻,接到“96110”这个号码打来的电话,说明市民或其家人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又或者属于易受骗高危人群。

二是咨询,市民如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可致电咨询。

三是举报,市民如果发现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线索,可通过该专线举报。

再强调一遍,真警察才会通过“96110”来电

多一人转发,少一人受骗!

来源 | 佛山市公安局、梅江公安、小警之家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