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示范带动丨华南农业大学到河源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南方+ 记者

3月22日,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王瑞龙研究员到河源市运宝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农业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与模式带到河源当地的田间地头。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河源分院院长郑丁科、办公室主任夏杰、以及企业代表顾宝中总经理、方侠纯总经理等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河源市运宝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在河源上莞镇冼川村种植上百亩水稻,近年来一直想通过高新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产品品质,打造绿色健康农产品。河源分院在了解该企业的需求后,积极主动与华南农业大学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专家章家恩教授团队取得联系。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现代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章家恩教授在详细了解企业的需求后表示,非常乐意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并将最新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到地方,促进当地乡村振兴。

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循环农业团队长期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研究,先后研发了鸭稻共作、稻鱼共生、稻田养蛙、水稻与水生蔬菜间套作、水稻与水生花卉间套作等10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和生产技术规程。团队成员王瑞龙研究员在现场考察企业需求和项目实施的环境后,初步与公司达成开展稻田复合生态种养技术示范与推广的合作意愿。王瑞龙研究员表示,本团队将尽快制定出详实的稻田绿色生态种养技术方案,重点为公司提供“鸭稻共作”、“蛙稻共作” 、“水稻与水生蔬菜间作”等方面的绿色生产科技对接服务。

鸭稻共作绿色健康生产关键技术是针对当前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控过度依赖于化学农药而造成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粮食安全生产问题。采用该技术能巧妙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共生互惠关系以及稻田生态系统的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可以实现鸭子在稻田中全天候地吃草、捕虫、防病、中耕、浑水和施肥等综合功能,从而可减少或替代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且能同时生产出两种健康安全农产品——“鸭稻米”和“稻田鸭”。

该项技术成果适用范围广,基本上在水稻主产区均可以使用。同时,由于水稻和鸭子产品品质(如达到绿色食品及以上标准)的提升,其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比水稻常规生产方式明显增加。而且生产的绿色健康稻米和稻田鸭可进一步深加工(如酿酒、加工系列营养品等),其附加值更高。该技术符合生态友好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

河源发展鸭稻共作绿色健康生产关键技术,符合生态河源和绿色河源建设的要求。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循环农业团队负责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章家恩教授也希望在河源上莞镇冼川村开展的鸭稻共作、蛙稻共作等生态绿色生产技术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提升河源水稻绿色健康生产水平,促进河源经济健康发展,助力河源乡村振兴发展。

【记者】温志勇

【实习生】胥羽希  徐昭君 

【通讯员】夏杰 蒋艳萍

【统筹】喻淑琴

【来源】南方+  南方农村报  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编辑 郑玉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