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文艺之美 党史之光”——广州党史学习教育文艺故事会系列活动影视篇在广东美术馆举行。
来自影视界各领域的演员、学者、编剧齐聚,共同回顾广东影视中的红色经典,探讨新时期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路径。
从讲述农民奋起抗争、翻身解放的《南海潮》《珠江泪》,到反映青年革命道路选择的《大浪淘沙》《三家巷》,再到聚焦英雄人物的《孙中山》《廖仲恺》《南哥》……广东影视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创作出一批经典的红色题材影片,塑造起一系列深入人心的革命英雄群像。
胡子英回顾广东红色电影发展史。
“党的百年征程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尽的源泉,是影视创作的宝贵财富。以党史红色题材为主题的创作中,广东影视界从未缺席。”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胡子英回顾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的广东电影发展史。
独树一帜的差异化红色影片创作思路
锐意创新、勇于探索始终是广东电影的创作传统。上世纪六十年代,众多红色电影扎根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为英雄塑造形象、树立丰碑。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与英雄主义气质的影片,为增强大众的民族自豪感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时期,广东电影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北方影片强大的IP和先进的技术优势,粤产电影如何迎头赶上,创作出独具品牌度和影响力的作品?
孙金华回顾珠影集团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出品的广东电影,大多具有可供对比的同类型标杆影片。以《大浪淘沙》为例,面对当时大获成功的同类型影片《青春之歌》,该片突破性地在文戏中加入打戏,上映之后反响热烈,使广东电影一跃成为中国影坛的新生力量。”珠江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制作公司总经理孙金华回顾了珠江电影集团的发展历程,认为正是“差异化的红色影片创作思路”,使粤产电影确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地位。
卢珏执导的反特片《羊城暗哨》同样展现了差异化的创作思路。影片讲述了解放初期,公安人员潜入敌人内部与之斗智斗勇的故事。有趣的是,影片不写武斗写智斗,在银幕英雄林立的时代,塑造出立体丰满的反面人物,以此衬托出主人公过人的胆略。在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主任、教授李学武看来,经典红色文艺作品中不乏对恶的反面人物、对异化的人性的展现。“光与影并行,美与丑同在。用审美观照生活、负载理想,这恰恰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理想。”实际上,电影正是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生活。
章以武分享《雅马哈鱼档》创作经历。
粤产红色影片引领时代之先声的特质,根植于广东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伴随着思想与市场的开放,领风气之先的广东影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著名作家、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章以武妙趣横生地回顾了自己创作《雅马哈鱼档》的经历。从6000字的短篇小说发展为电影剧本,《雅马哈鱼档》的故事大胆反映个体户劳动致富的故事,充满着人间烟火气,让观众“仿佛闻到了广州的鱼腥味”。有感于广州开放、务实的城市特质为文艺创作者提供的丰厚土壤,章以武激励文艺创作者“心向上,脚向下”,不断创作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经典作品。
银幕红流中的经典英雄形象
深入人心的英雄人物形象是经典红色影片不可或缺的元素。
从热情讴歌塑造光明伟岸的英雄形象,到细腻刻画兼具党性与人性的人物,红色题材电影对英雄人物的刻画层次逐渐丰富。“英雄也是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英雄。”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院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湾区影视创研中心主任贾毅以时间为序,梳理了红色电影中的经典形象塑造流变。
贾毅梳理红色电影中的经典形象塑造流变。
在他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湄公河行动》《战狼》等影片为代表的红色影片,其中的英雄形象开始从中国走向世界,捍卫着全人类共通的价值观念。
从事演艺事业二十余年,国家一级演员、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广州市电影协会副主席孙洪涛塑造了一系列的军旅英雄形象。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红色革命电影在少年孙洪涛心中播撒下了崇尚英雄的情结。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就,孙洪涛至今参与了70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在超过30部作品中担任男主角。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到海军、空军、宇航员,孙洪涛出演的军人角色几乎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军种。
孙洪涛现场分享自己的演艺经历。
“每一次扮演这些英雄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都是我学习了解一段段我党和我军历史的绝好机会,他们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令我深深折服。”孙洪涛表示,在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影视作品以影像的形式让我们铭记英雄,正是他们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大国之魂。
献礼百年党庆,探索兼具多重价值的主旋律电影
在当代,如何构建中国主流电影的价值体系,令主旋律电影兼具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广州大学粤港澳影视艺术研究院院长、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陶冶借用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理论给出可能的方案。在当代,主旋律电影要兼顾集体价值与个人价值,以传统价值、人类共同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底线,不断开拓当代价值、中国民族价值和市场价值的空间。
陶冶现场分享中国主流电影的价值体系构建问题。
这其中,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创作出打动人心的经典红色故事?在广东南方领航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学军看来,这需要影视从业者以研究者的态度,潜心研究准讯百年党史中的历史细节。深入发掘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中发掘出新角度。
公益片《信仰 我的1927》就充分挖掘了广东党史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活动沙龙环节的嘉宾之一,广州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广州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郭东文是该片的导演兼演员。这部成本不到30万元的影片,以“广州起义”里年纪最小的女战士早年的革命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年轻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故事。
沙龙环节现场。
此外,在建党百年之际,珠影集团也将推出一部反映广东汕头秘密交通站的电影《暴风》。据广东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刘佳笳介绍,该项目计划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多地资源,打造一部强情节、类型化、兼具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动作谍战片。该片计划于5月初开机,年底上映。
【记者】王昕桐
【图片】主办方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