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字数:1994阅读时间:4min
“好嫁风”是一种造型风格,它最早出自日本的Mote风,后来在社会演变中,“好嫁风”的形象越来越具体。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好嫁风”是怎么变化的。
▼
(IC photo / 图)
最近,由朱德勇漫画《涩女郎》改编的《爱的理想生活》正在热播。其中演“结婚狂”戴希希的演员宋轶却因电视剧的海报引发了热议。
宋轶在微博上发了三张带有“好嫁风”的剧集海报,被很多网友批评后立马删掉,并正式道歉说,“本意其实是围绕角色本身对结婚‘痴狂’的特点配合宣传,无意冒犯我自己也所处的群体。”
有人认为网友有些反应过度,什么都“狙”,但这也从侧面上反映了——“好嫁风”的舆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几年前它是潮流,如今它却是似乎人人喊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好嫁风”
可能是对女性的物化
“好嫁风”是一种造型风格。它最早出自日本的モテ(Mote)风,是日语モテる(moteru)的缩写,意思是受异性欢迎的,有异性缘的。在中文互联网的语境里,“好嫁风”是指做了某种造型后,女性在婚恋市场上就更容易把自己给嫁出去。它蕴含的潜台词是:“好嫁风”更符合传统婆婆与直男的审美偏好,更能讨未来婆婆与直男的欢心。
“好嫁风”的造型是什么样的?
有人认为,《失恋巧克力职人》中石原里美饰演的纱绘子就是好嫁风的典型样本。亮晶晶的粉唇、满眼笑意的眼睛、略带潮红的脸颊、常年穿着马卡龙色调的衣服……这些都让她给人一种温婉、柔软、需要保护的感觉,符合传统社会“贤妻良母”的模样。
在演变中,“好嫁风”的形象越来越具体。头发可以是黑长直,也可以是稍有弧度的茶色头发,突出乖巧温柔的特点;粉嫩或温柔的豆沙色,是口红色号的首选;服饰可以以裙子为主,重点在于展现腿部和手臂线条,不要露胸;服装的颜色以浅色系为主,尽量堆砌碎花、薄纱、泡泡袖、蝴蝶结、蕾丝等元素,营造一种少女感;鞋子要低跟、坡跟、中粗跟,不要细高跟,要凸显出自己的小巧玲珑;也可以戴一些小而美的饰品……
女性要怎么自我打扮,当然是女性的权利;可当女性的造型被冠以“好嫁风”的名号时,它在无形中也变味了,仿佛女性的造型为的只是对男性审美的一种讨好和迎合。更值得警惕的是,有个别女性真的对此深信不疑。比如有“ayawawa第二”之称的马小婷,则建立了一套好嫁风的“理论体系”,并收割了不少女性学员。
某种意义上说,“好嫁风”与ayawawa的理论确有相通之处。概括地说,ayawawa的理论就是要求女性温柔、可爱、漂亮,迎合男性,以获得男性的青睐,拿到稳定的饭票。“好嫁风”亦然,就是把女性包装成直男喜欢的温婉可人的模样。至于女性是否真的温婉可人,那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骗”过去,然后嫁出去。
这种思维背后,既是对女性的一种物化,同时也是对男性的一种物化。女性成了迎合男性的商品,而男性成为可以被糊弄被算计的“冤大头”,最后完成一场“交易”,双方各取所需。把男女关系等同于商品化的交易,当然是错的,女性在这一过程中将失去自己的主体性;而男性如果对男权思维抱残守缺,那么他们也要做好落入陷阱的心理准备。
(IC photo / 图)
不能过犹不及走向极端
女性对“好嫁风”这样的论述愈发敏感,总的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女性从自我物化的泥淖中走出来,反对将女性的情感变成可以精心算计的公式。
不过在反对“好嫁风”的同时,有一种声音也应该警惕,即有些人连女性“嫁人的欲望”都给污名化了。在她们的论述里,女性只要想嫁人,或者女性在婚恋中主动追求,就是一种自我物化、自降身价。
这种观念走向极端,就会演变成反对女性结婚、反对女性生育的浪潮。有结婚欲望或者结婚了的女性,就会被她们贴上“婚驴”“渴婚驴”的标签。有人将这种极端女权的思想倾向进行了概括,“女性应以结婚为耻,以给男人辅助为耻,以养育外姓崽为耻,以失去冠姓权为耻;女性应以废婚为荣,以工作和事业为荣,以后代随母姓为荣,以获得继承权为荣……”
这种价值倾向也相当可怕。应该明确的是:女性主义,是反对男权,不是反对男性。女性主义,是赋予女性拥有充分的权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无论女性是单身,是结婚,是选择成为母亲还是不生育,是成为全职妈妈还是职业女性;而不是只给了女性一种选择:排斥男人、厌恶男人、打压男人,让女人的东风压倒男人的西风。
当前社会仍旧存在很多对女性不公平的问题,但这不意味着,男性群体是女性问题的全部祸根;在改变男女不平等这一现象,也需要男性的协作和参与,男性虽然是既得利益者,但也有男性深受其害。
同时,把女性结婚的欲望、生育的欲望污名化了,这是在人为制造女性群体的内部分裂,是以女性之间的相互倾轧消除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声音。
因此,“好嫁风”从潮流变成雷区,除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外,一些上纲上线的反应也与部分极端女权在微博上声势不断壮大有关。这是需要反思和防范的。
“好嫁”里的“好”如果是第三声,那需要被纠正,因为女性的价值并不是为了嫁人而存在的。可如果“好嫁”的“好”是第四声,一个女性很渴望把自己嫁出去,很渴望有家庭生活,那么这也没什么可羞耻或指责的,只要女性没有因此迷失自我、降低要求、盲目迎合即可。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