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民权社区,寻觅时光的印记……

中山石岐发布
+ 订阅

  

  

  岐江桥

  红白相间的地标

  从50年代起见证着岐江河的潮起潮落

  经历着河两岸的风起云涌

  今天我们从这里

  一起走进民权社区

  寻觅岁月的印记

  历史建筑篇

  孙文西路步行街

  从岐江桥头走进孙文西路

  宛如走进了穿越古今

  融合中西的商业文化隧道

  这条只有529 米的老街

  承载着石岐人的美好过往

  孙文西路步行街是中国最早的步行街之一,位于石岐老城区,古称迎恩街,始于隋唐时期,明代改称观澜街,民初改建后称石岐大马路,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孙文西路。

  老街两旁的南洋骑楼,不仅具有文化欣赏价值,而且很实用,不论刮风、下雨、日晒,游人顾客都不受影响。

  1995年初,中山市政府重新规划改造孙文西路步行街,1998年9月19日全面竣工。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将多种商业形态融于一体,同时具备购物、游乐、观光、休闲等功能,满足了市民和游客不同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

  中山市商业文化博物馆座落于

  孙文西路步行街上

  是中国大陆首座

  以商业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中山商业文化博物馆的展厅总面积为2100余平方米,共分为三层,新修缮的粉红色外墙为博物馆增添了浪漫气氛。一入门,郑观应、马应彪、郭乐等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地位显赫的中山人雕像就映入眼帘,他们是那个时代开眼看世界、号召国人漂洋过海寻找实业报国路径的先驱。

  每层的展厅细分为不同的商业主题。一楼主要分为序厅、第一展厅和大庙遗迹等几部分。二楼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清未民国时期香山籍名人的商业理念和香山籍买办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三楼的展厅主要展示的是中国近代商业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百货公司,其创始人都是出自香山。

  大庙下牌坊

  20世纪70年代的

  孙文西路大庙下路段

  是石岐繁华的商业中心

  因巷口所对之处原来有一间天后庙,俗称大庙,是古代香山水路交通的枢纽,所以形成了以“庙会”形式出现的集市,进而成为商业贸易中心。

  虽然现在已没有当日繁华,但经过改造后的大庙下已与孙文西步行街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不仅被装扮一番,还多了很多特色的餐饮店,著名香港歌手也曾打卡此地。

  瓮菜塘罗氏旧居

  从大庙下左转一路走到深处,便可看到瓮菜塘罗氏旧居,也是现在的香港中山侨商会纪念馆,位于瓮菜塘19号,2009年12月被评为中山市历史建筑,2012年1月被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作为历史商业街曾经的繁华。

  瓮菜塘历史建筑

  位于民权社区居委会对面的民国时期的民居,位于瓮菜塘16号之一,民居的建筑立面山花造型简洁,二层外阳台栏杆为混凝土金钱花格造型,典雅大方,保存基本完好,现已活化成摆放艺术的“品艺堂”。

  旁边巴洛克风格的民居,位于瓮菜塘18、20号,建于1929年,建筑首层有凹凸门廊,二层有凸弧形阳台前院,建筑立面有巴洛克山花作为装饰。

  中山县泥水行会所旧址

  位于民权社区河口横街20号

  是一栋中西合璧风格的老建筑

  建于1924年

  建筑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楼面山墙“ 双狮戏球”的设计,仔细观察会发现,双狮所戏之球并非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绣球”,而是经纬分明的“地球”,如此世界化的设计,大概也是当时中西方建筑风格融合的巧妙体现吧。

  据说这栋楼当时也用作“ 祖师楼”,即中山的建筑工匠们拜祭祖师爷鲁班的场所。试想,西式风格的建筑竟然用作中国建筑工匠鼻祖的拜祭场所,可见时人开放包容的态度。

  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山县委活动旧址

  位于石岐大街11号,1926年底中共中山县委成立后,县委领导经常在此活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共中山县委在此召开农工学协会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传达广东区委对应付当前紧急形势的指示,宣布成立县革命行动委员会并决定举行农民武装起义。现已变为私人物业并完好保留了居住功能。

  老字号永明眼镜

  位于孙文西步行街87号3卡的老字号永明眼镜,坐落在此65年了,您人生的第一副眼镜,是不是在这里配的呢?

  天字码头

  天字码头位于岐江桥一侧,古为官方津渡,它的悠久历史就如这条静静流淌的岐江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有史料记载,最早在唐代就已经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那时候的岐江河与伶仃洋海域相连,曾经是一片烟波浩渺的“石岐海”,而天字码头作为海岛中的一处渔村埠头,与岛上居民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时过境迁,沧海已退潮变为河流,当年川流不息的码头已变成了周边居民的一个休闲之地。

  中恳百货

  1997年初,中恳百货横空出世。这个商场集饮食、购物、儿童游乐于一体,展现了现代百货业的新模式,在开业第一天就创下150万元的营业额。

  中恳是当时中山数一数二的大型购物商场,商场面积就有1万多平方米,而旁边的中山商业大厦才2000多平方米。第一个月营业额就超过千万,这在当时的中山是一个奇迹,因为很少有商场能够一开张连续旺足半个月。

  很多80、90后的记忆还停留在5楼的电游城和位于一楼中山第一家的肯德基。2003年“非典”之后,由于周边的环境变化影响,中恳广场已经逐渐走下坡路。广场内的食街结业了,周边的批发业搬走了,家居业搬走了,候客的的士长龙不见了。2015年5月,中恳百货正式宣布结业。

  “老字号”美食篇

  浩辉饮食店

  位于大笪地3号的浩辉饮食店,是一家有41年历史的老店了,陪伴了几代中山人。尽管从街头搬到街尾,它的味道始终如一,还是坚持着手打肉丸,煮得绵滑的粥里飘着几颗弹牙肉丸,满满肉香,口感弹牙,就连著名香港歌手谭咏麟也慕名过来打卡。

  今生茶庄

  座落在石岐南基路19号的“金生茶庄”其前身是“金山茶庄”,创办至今已128年,如今仍在原址继续经营,成为享誉省港澳知名的茶行。

  而当时与其同期始业的齐名大户,如“卞安”“兰芳”“广奇生”等10多家茶庄,己经历不同年代的洗礼相继消失了。但“金生茶庄”虽经变故,还经营至今,成为中山茶叶界的“活化石”。

  凤城双皮奶

  和民信一样主打传统的广式甜品,也在南基路35号屹立10几年。古色古香,红木圆凳,店里有一副很大的手绘《清明上河图》。浓香的椰汁,顺滑的双皮奶,还有其他传统的大良小吃,令人回味。

  中恳民信

  说起民信老铺,相信很多中山人都耳熟能响。位于南基路47号,和对面的中恳百货一起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说起招牌双皮奶,顺口绵滑入口即溶,甜而不腻,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鸡味十足

  有谁能想到这个位于河口正街19号9卡的网红店已经开了10余年了,店很小,只能摆下2张桌椅,但一点都不影响食客对它的喜爱。

  鸡肉鲜嫩,价格实惠,是它能在如大浪淘沙的食店竞争中砥砺前行的原因。两个人,半只鸡,滴点辣油,一盒白饭,再配上姜蓉娃娃菜,足矣。

  星点美食

  位于安栏路147号的星点美食,已经由老板夫妻二人经营了十几年了,主要做中式小吃为主。这里的食品都是店主亲自调味制作的,因此种类不会很多,价格亲民又好吃,十几二十块钱可以摆满一桌。

  美味香烧味店

  位于李家基2号的烧味店,一做就是40年。朴素无华,是美味香烧味店最大的特点。店铺外是明黄色的招牌,上面还沉淀了十几年的食物油烟,透明窗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招牌烧味,在那三四盏小灯的照耀下,肉质显得格外鲜美诱人。

  被评选为“中山好人”的老板陈焕标坚守匠心,钻研烧味制作,他坚持真材实料,严把每道关口,出品安全美味,价钱实惠公道,他出品的烧味成了街坊的至爱。

  走进时尚篇

  圈子酒店

  中山市第一座以中山人文历史为根基的主题酒店,也是中山市第一座集美术馆与客房于一体的艺术酒店。

  酒店特设的85间客房对应85个不同主题,这些主题或写中山民俗风情、或述中山名人风姿、或揽中山名胜风景、或荐中山美食风味,都与中山以及中山人民息息相关,在这一片滋养了千千万万中山人的土地上,有着怎样的辉煌与过往?可以到中山圈子艺术酒店来体验一下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贤合庄卤味火锅

  据说这家网红「卤味火锅店」“投诉率”爆表,进门就要找老板,没想到老板原来是陈赫、叶一茜、朱帧。成都爆排14h,阵仗堪比春运,喂饱大半个娱乐圈,凌晨就开始等位。

  蒸笼热卤+牛杂锅底,现称现卖,还没走进店,就透过玻璃窗看到超大的卤味操作区,师傅们忙个不停,这种边卤边烫的模式在中山还真是不多见呢。是流量还是实力,要吃过才知道。

  胡桃里

  它是迷人的艺术汇集地,是网红打卡娱乐地标,有美酒,有美食,有歌声。装潢以暖灯为底,色调浪漫,光线柔和原木色的桌椅,怀旧质朴的木质阁楼,慵懒的灯光下听着悠然的音乐,营造了遍地是诗的唯美景象。

  岐江壹号

  岐江壹号占据最核心的老石岐心脏地带,是旧改的典范,扼守中山路最具城市CBD气息大道“龙头”之位 ,紧邻岐江河一线江景核心段,俯瞰岐江公园城市地标和景观大轴,其“一心一路,一河一公园”汇聚城市精华资源。岐江壹号屹立于中山繁华商业地与文化轴心区,即将成为石岐的新地标。

  华发广场

  华发广场位于民权社区中山二路3号,总占地2.73万㎡,总建筑面积19.47万㎡,由6层商业裙楼和4幢住宅组成,是一座城市的综合体。华发广场的位置处于石岐新老交替的位置。

  毗邻老安山旧改区域,项目往北是中山石岐的老商圈“金都城-步行街-中山百货”,满满的都是中山商圈从旺到冷的历史印记,同时也拥有饱满的中山文化。华发广场预计于今年年底开业,势必会为石岐翻开新篇章。

  有人说,时间很残酷,因为她从不为谁停留;但又有人说,时间是世界最公平的,因为她给每个人刻度都是一样的。

  在民权社区这个弹丸之地,经过时间的装扮,我们见证着新与旧的交融所谱写出的新篇章。

  邀上三五知己,一起走进民权社区,寻觅时光的印记吧……

  

  

  中山石岐发布编辑部

  编辑:黄丽雅

  统筹:计慧慧

  执行总编辑:吴加仪

  总编辑:高汝强

  来源:民权社区(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