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南方+的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宁听,我是王宁,每周末晚上10点与您准时相约。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这样的人:他们不管自己是否学识渊博,也不管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总是喜欢四处教别人做事。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意思是说,人的弊病,就是爱做别人的老师。
我们一定要警惕,防止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好为人师的人,往往不被人喜欢。
01
低情商的人,总喜欢教人做事
《名贤集》里面有句话:“观棋不语真君子。”讲的就是在看别人下棋时,千万不能七嘴八舌,只有静静地观看棋局,才是真正的君子。
如果一个人安静地看别人下棋,倒不会引起别人的厌烦。如果一个看别人下棋的时候总是在边上指手画脚,说这一步棋下错了,那一步棋应该怎么下,等等,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厌恶。
罗振宇在演讲的时候也说:就算带着纯然的善意,也不要轻易对他人下结论。
很多时候,只是一味地想指导别人而不理会别人的感受就是情商太低,这在被指导的人眼里就是一种流氓行径。
02
情商高的人,知分寸
世上的很多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字。太强必折,太张必缺。
之前看过这样一段话: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与年轻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是这样的。情商高的人懂得交际的智慧,他们知分寸,会和别人良性互动,而不是高高在上,耳提面命。
事实上,动辄喜欢指点江山,好为人师,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心理学上说,人都有领导别人的欲望。
这是人都会有的一个通病,很多人喜欢指责别人,总以为自己的智慧、学识比别人高明。
事实上,如果自己真有好的修养,喜欢帮助别人,那是人性的一个长处。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修养都达不到高水准,而喜欢去纠正别人,那他就是佛家所说的“贡高”“我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以为是”。
古往今来,有大学问者都是谦逊低调、知分寸的人。
好为人师者往往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03
与人交往,不要总急着当老师
作家粥左罗说过:大多数情况下,你和你的爱人、同学、朋友、同事,都有类似的知识背景、经验背景,这种东西都有一定的圈层属性,也就是说,这个圈层里的常识性的道理和逻辑,大家都懂,用不着你讲。
好为人师,体现的是自我炫耀,自满自足,固步自封,不思上进。
这种“好为人师”为的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仅仅为的是贪图训斥他人、受人尊敬的虚荣而已。
“好为人师”的人,意在求荣,实际上结果往往是取辱。
关于如何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希望下面这两招,可以帮到你:
1. 给别人提意见,首先你得充分地肯定他。
如果有人要你针对某件事给他提意见,你不能全盘否定他。
很多人喜欢为别人的事情乱出主意,总觉得自己的意见比别人好,这其实是情商低的体现。
要知道,别人想要你解惑,而不是为了被你贬低。
谨记:不论别人做得对还是错,你都要给人家留足面子。
2. 沉默是金。
大家的世界观不同,所以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
大家所处环境不同,所以面对问题的立场不同。
所以在很多时候,你的“自以为是”到底是“帮忙”还是“帮倒忙”,这是个未知数,因为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不同的。
这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时候就是慎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主动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并加以学习。
如遇可教之人,自己又正好有相关经验,可以适当点拨。
如遇不可教之人,就保持沉默,让他从失败和教训中去学习。
当然,教育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稍不注意,就会显得说教时高人一等。
如果不注意内容,说话说不到点上,站在自己的角度揣测,大段大段地对别人说教,不了解对方需求和想法。结果说出来的只是毫无营养的话。
愿我们都能控制自己爱教人做事的欲望,做谦逊之人。
今天的宁听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哲学人生网(ID:zxrsnet)哲学人生网,数百万人关注的微信大号,反思人生的问题,感悟生活
【主播】王宁
【录制】黄泽伟
【校对】曹柏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