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11点30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远程)与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齐齐亮相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双方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的主持下,围绕“下一颠覆性技术是什么”“高等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实现颠覆性技术”“如何看待和解决颠覆性技术带来的风险”“如何吸引年轻人学习物理”等话题展开畅想和讨论。其中,谈到高等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实现颠覆性技术时,薛其坤点提出教育与产业结合的重要性,并建议马斯克,办一所“特斯拉大学”,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马斯克回应,该想法很有意思,在未来可以考虑。
马斯克:人工智能、数字医疗、自动驾驶、3D隧道VS薛其坤:通用量子计算机、氢能
下一个颠覆性技术会是什么?马斯克表示,说到技术,必谈到人工智能以及合成DNA和RNA。“一些公司在研发疫苗时也用了与合成DNA、RNA相关的技术,数字医药将会在疫苗方面带来很大革命”。同时,自动驾驶汽车、3D隧道也是关键领域。自动驾驶汽车将大大改变交通面貌,而隧道在缓解城市拥堵方面也很重要。很多城市都有交通问题,那么解决方案便是“3D隧道”。他们刚刚完成了在拉斯维加斯的隧道展示。此外,生命将变得越来越“多星球化”,地球已存在4.5亿年时间了,人类第一次走出地球探索其他星球,确保我们的意识可以保存和延续。
针对该话题,薛其坤认为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方面的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有了通用的量子计算机,像电子计算机发展互联网一样,我们将造就第二代的信息技术。”
他还分享了一个他长期思考的课题:“太阳能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循环——一个可能的终极颠覆的技术。”他指出,50年后,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将消耗殆尽。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仍有资源可用,我们应该开发太阳能,下一个颠覆性技术就是“基于太阳能光电效应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尽管现在已有太阳能电池,但我们需要有配套技术,将太阳能像化石一样储存起来,需要时到储能器上去取。未来,石油、天然气和煤也可用氢气来代替,天然气管道会变成氢气管道。如何得到氢气?则需用方便的手段把太阳能收集起来变成电,将水分解,源源不断产生氢气。
“大道至简,人类应该回归初心,回到太阳,利用地球上最简单的元素--氢,发展最清洁、最有效、最长久的氢能技术”。薛其坤还现场呼吁道,“人类可以花两百年的时间走出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不花一百年的时间把这个路线彻底走通?我希望全球科学家企业家联合起来,通过30、50、100年的科技创新,在化石能源被彻底消耗殆尽之前完成这一使命,保证地球永远美好和可持续发展。”他表示,希望有一天“Space X”能用上最清洁的能源,把我们送到遥远的太空。
薛其坤:建议特斯拉办一所大学VS马斯克:未来可以考虑
随后,话题转到“高等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实现颠覆性技术”的讨论上。对此,马斯克提出两个建议,一是要让大学里的课堂更富“互动性”。“课堂应是用来做讨论的,而非用来单向传授知识的”,“传授知识”环节应让学生在家里用看音视频的方式完成。二是,授课时我们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学某个知识”,现在很多课堂是漫无目的地教授知识,最终只是为了让学生毕业找到工作,这是不应该的。
而薛其坤则提出,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知识、产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福祉的紧密结合。对此,他建议特斯拉创办一所大学,有针对性地培养产业里所需的人才:“也许10年、20年后,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去办一所大学,更加有目的地从事高等教育,将会是未来的趋势。”对此,马斯克回应,该想法很有意思,实际上特斯拉有考虑过开设一些机器人编程的课程满足工厂们对机器人编程人才的需求,而开设大学这一想法,在未来可以付诸实践。
薛其坤:人工智能的发展要设置一条“红线”
VS马斯克:人工智能的“管理”和“共生”很重要
针对“颠覆性创新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的问题,薛其坤表示,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颠覆性越强,双刃剑杀伤力就越大。他建议,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人类应该将技术朝着对社会有利的方向去引导,如同样是利用“核反应”,核电站为人类造福,而原子弹却带来破坏。现今人工智能发展很快,我们要对之设置一条“红线”,也就是当人工智能出现犯罪的时候,人类警察要介入,阻止风险的发生。
马斯克同样表示,人工智能的应对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智慧是我们与其他物种的区别”(但这种智慧正在被机器人所拥有)。他建议,我们要做好“人工智能的管理和共生”,即人类的智慧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共存。他创造性地提出,人的大脑和手机一样是“有带宽”的,但目前总体运行速度比较慢,或许我们要思考如何让人类大脑皮质层和其他器官的连接更加高效。而至于“管理”,各行各业都有安全监管,对人工智能的监管亦是合理的。
马斯克:让物理有温度,还要学点经济学
VS薛其坤:学物理大有前途
活动现场还向观众开放了一个问题。一名观众提问,如何吸引年轻人喜欢上物理。马斯克当即回应,其实学物理一点都不无聊。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要吸引人,就要通过感情的手段,解释物理为什么那么精彩,那么有吸引力。此外,学习物理的人还应该学一点经济学,“技术的解决方案也需在成本上可行”,要务实就要用到经济学。
而薛其坤则打趣地说道:“其实,学物理大有前途。”他举例说,马斯克是学物理的,成为了一名知名企业家;薛澜院长也是学物理的,成为了苏世民学院的管理者;而他本人亦是学物理出身,如今他已年近60,依然能激情饱满地工作。“如果你在物理上多坚持几年,发现它有趣的地方,可能你会继续在物理上前进,我在接近60岁的时候仍然每天非常幸福、充满着感情、emotional地在奋斗,希望大家多学物理。”
【撰文】蔡敏玲
【图片】蔡敏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