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丝带”关爱清远百岁老人档案
探访时间:2021.3.10
探访地点:清远市英德市沙口镇冬瓜铺江巷尾
探访人物:朱玉武
寿星年龄:102岁
生活日常:健谈,时常给腿拔火罐,和村里老人聊天,喜欢吃甜食,特别是红枣。
3月10日下午,朱玉武正在给腿拔火罐。“拔一下把腿里的风抽走,才不会那么软、痛。”他说,如今上了岁数,两条腿时常会痛,这个土方法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小时候看他这样做,自己也跟着学。
朱玉武生于1919年,是英德市沙口镇冬瓜铺江巷尾人,今年102岁。他育有3个儿子和2个女儿,如今6个孙子,曾孙有3个,四世同堂。老人目前一人生活,能完全自理,除了耳朵稍微有些听不清外,身体健朗。平时主要跟村里面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聊天。
采访当天,朱爷爷穿的是一件中山装,尤其显得身材笔直、精神饱满。老人健谈,跟我们聊起他年轻时的“威水”事。“解放后我当过民兵,不是普通民兵是基干民兵呢,领导看我为人老实,还把枪给我管。”朱爷爷说,解放后他当过民兵,跟着大部队进山捉过土匪,由于他做事沉稳踏实,人也老实,成为民兵队伍里面的基干民兵(基干相当于组织中的骨干、部队里的班长,普通民兵就是成员、部队里的士兵)。“那时候给民兵的枪也不多,好几个人一杆,我主要负责管理发下来的这一杆枪,自己也练过打枪。”
之后,生产队开了一个石场,由于朱爷爷有当民兵的经历,生产队让他负责“打石”,就是在石头上撬出一个洞,然后放炮炸石头。在朱爷爷负责“打石”的20余年里,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朱爷爷也被生产队评价为“最安全的放炮员”。之后生产队又安排他种了6年的菜。“一般生产队有重要的任务都让我去做,在每一个岗位我做事沉稳,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在聊起过往时,朱爷爷还透露,因为他老实正直,还曾被大家选为生产队队长,但是他拒绝了。当记者问起他后不后悔时,他说:“自己没文化,不敢当,怕当不好。”
在老人过往的资料中,显示其上了一年学,朱爷爷坦言,那时候日子苦,并没有真正上过学。“十多岁,父亲就走了,剩下母亲拉扯我们兄弟三人,那时候别说读书,连喝粥都是很稀的,母亲只喝汤水,把米粒留给我们。”聊起往事,老人眼眶泛红,兄弟三人朱爷爷排老二,相对于他来说,哥哥与弟弟念的书稍微多一些,“没办法,家里总要留一个耕田养家。”
如今一日三餐朱爷爷都是自己做,自己烧洗澡水、自己洗澡。他说,子孙们都要工作,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朱爷爷喜欢吃甜食,特别是红枣,蒸鸡肉、猪肉之类的都会放一些。“现在生活比以前好,想吃什么就买。”老人说,以前地里基础设施不好,耕田一亩只能产一两百斤,而且那时候还要交公粮,现在不仅不用交公粮,政府还给补贴化肥和种子的钱。
前两年,老人还能种点菜、养点鸡,现在因为腿时常会痛,所以不敢做太多事情,也不去逛街了。“日子好过了,感谢共产党,不然我能不能活到这个岁数都很难说。”老人说,他如今每个月都能领到政府给的470块钱,加上儿孙们给的钱,自己一个人生活没问题。
统筹:黄慧祯
采写:钟履双 通讯员 凌颖怡
摄影:邱炜民
剪辑:郭晓琼
编辑:蔡硕
校对:张鍪
编审:刘厚斌
编委:樊沃夫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