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有关情况,明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包括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要求在实施工作中注重优化评价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珠教君了解到,
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
科学评价体系,
促进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我市教育系统两个典型案例
在教育部官网获刊登宣传!
分别是:
▲珠海市三灶镇海澄小学:一份与众不同的成绩报告单
▲珠海市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基于“五育并举” 构建学生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快来借鉴学习这两所学校的好做法!
海澄小学
2021年1月19日,学期结束,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海澄小学的学生们拿到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成绩报告单。原来,同学们拿到的是海澄小学幸福少年综合素质报告单。
▲学生拿到综合素质报告单
2020年,海澄小学开始推行全新的学生评价制度——基于金湾智校开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以金湾智校作为技术平台,在评价方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
01
评价维度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秉承“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树立“办幸福智慧学校,享智慧教育幸福”的办学目标,提出身心健康、品行高洁、智能发展、情趣高雅、劳动创新的幸福少年培养目标和评价维度。
▲各式各样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每个维度有5个关键指标,每个指标下设置观察点。例如品行高洁对应的是德育,5个关键指标分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法制教育、主题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观测点是德育课程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参与、少先队活动参与情况等。
02
评价方式改革
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海澄小学从教师单一评价走向教师、家长和学生多元评价,从期末一次性评价走向日常性和经常性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关注学生进步幅度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获得。
▲学生获得奖励
班主任、任教老师(包括负责各项目训练、比赛的老师)以及家长每周从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评。每月汇总后,每班从每个维度评出前5名,发放当月相关维度的小白鹤卡。
▲海澄小学“鹤舞”文化特色突出
海澄小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的传承学校,将评价工作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对应五个评价维度设置了品行高洁小白鹤、身心健康小白鹤、智能发展小白鹤、情趣高雅小白鹤和劳动创新小白鹤。到了期末,每班累计获评最多小白鹤的前10名同学,将被评为“最美小白鹤”。
▲教师发放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
▲学生获评“最美小白鹤”
03
评价工具改革
完善科学评价方法
在推进评价改革进程中,海澄小学始终坚持高效、准确和减负的原则。学校在区级教育平台金湾智校下搭建了校级评价系统。评价系统与学业成绩监测系统、获奖记录、“老师对我说”等系统互联互通,可有效精准地整合各种教育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教师在手机端上可以手动评价,也可以刷脸评价。多个观察点设置为按等级形式快捷评价。
▲海澄小学校级评价系统
▲教师录入学生评价
学校还设计了二维码奖卡,日常由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颁发。学生或家长通过在手机终端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平台上积累对应的评价数据。
▲学生在使用智能兑奖机
04
评价反馈改革
提高教育温度
一个学期结束,学校能给孩子和家长们的绝不能只是试卷和假期作业。在海澄小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里,有幸福少年成长趋势、学科素质评价、学业发展水平、获奖记录、教师综合评价和兴趣特长等内容,记录了学生参加的每次活动、获得的每点进步、付出的每分努力,列出了每位任教教师的关心、认可和期许。学生毕业以后,12份报告单就能成为他的毕业档案和纪念册。
▲海澄小学幸福少年综合素质报告单
海澄小学胡宏娟校长说:“每张报告单都在提醒着我和老师们教育育人的广泛责任,也希望能提醒部分家长全面长远地看待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教育评价改革还是一个起步式的尝试,我们还要继续打磨和完善,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克服‘教育功利化’,培养幸福少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立足特区、面向未来,以“实施优教育”为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改革完善学生评价,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优教育”文化核心理念
01
以立德树人成效为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学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基于“优教育”办学理念,确立“正而行,行而优”的育人体系,强调知行合一、五育并举。
通过学科融合、活动体验、主题探讨等形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师生爱国情怀,从起始年级就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我是最美代言人”“争当学习小标兵”“我会体艺3+N”“劳动我能行”“争做创新小达人”等各学科全方位评价方案,切实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的首要标准。
▲学校开展科普活动
02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构建“六优”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是全面发展人,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
学校基于“五育并举”,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本土化、实践活动生活化,在课程设置上全面体现、在学科活动上集中落实、在评价内容和方式上多元并重,构建了“品优、学优、健优、艺优、劳优、创优”的“六优”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六优”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
根据“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体质健康发展水平、艺术兴趣特长养成、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养成、创新能力综合表现”六大板块20余项指标,依托“达标争优”的评价方式构建出学生“六优”综合评价框架。
▲运用多元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六优”综合评价框架既包含基本“达标”标准,也提出更高水准的“争优”目标,给予学生自信、激励学生持续努力,从而让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清、有抓手、可操作、效果佳,育人质量不断提升。
▲散学典礼上优秀学生获得嘉奖
03
以多方参与为依据,形成“四位一体”协同评价队伍。学校在评价中以生为本,以发展性为原则,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反思改进、激励提升。
评价不再是教师“一锤定音”,而是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多方参与的全方位综合性评价。学校成立教师、学生小组、班级、家长、社区等团队,形成以团队形态实现评价工作的人文管理特色,涉及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四方面,多视角、多层面、多渠道地观察和评价,体现多方参与评价的真实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例如“劳动我能行”日常生活劳动教育,通过学生“做”、家长“导”、教师“评”、学校社区“展”四步曲,使学生在多方参与的评价中,不断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的基本技能,真正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04
以多元评价为原则,改进评价内容和方式。学校“六优”综合评价体系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同的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对应不同的“达标争优”项目和评价标准。监测——评价——完善——发展的过程,体现综合性评价的多元性和实效性。关注增值性评价,增设学业发展水平“优展示”评价方式。除了书面测验,学校设置“优展示”检测方式,以单项、灵活的方式呈现。例如,在三年级“优展示”检测中,教师根据学科课标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检测项目。
语文学科的“诗词大会”“小小朗读者”“成语大王”“小小书法家”等,数学学科的“口算小达人”“数独大闯关”“趣味二十四点”等,这些项目从不同层面检测学生在本年级学业发展水平方面的综合表现以及个人纵向发展状况,更加全面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键性指标进行全方位评价,立体把握本学期学生在学业发展水平的状态和成效。
来源:教育部官网、珠海市教育局督导室、珠海市三灶镇海澄小学、珠海市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