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对牛弹琴”
今有音乐治病
……
什么?
音乐还能治病
真的?假的?
从对牛弹琴到音乐疗法
人们常用“对牛弹琴”比喻牛的愚蠢,或者说话者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又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但是,如果因此就认定动物不懂音乐,可就大错特错了。牛没有反应并不一定是牛“笨”,而可能是音乐“不对路”。如今,我们已经知道,给牛听音乐能增加奶牛的产奶量。听着音乐长大的牛,其肉质入口更嫩滑。
毫无疑问,乐声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乐音是听力能感受到的声音的一种,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而情绪是致病的一个因素,那么好听的音乐自然可能有治病的功效。
“二次效应”影响精神和情绪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音乐包含两种力量:声波震动的物理效应和音乐带来的“二次效应”。在物理层面,声波振动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率、呼吸节奏,甚至脑电波等。
“二次效应”是指音乐通过影响人的精神和情绪,再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产生的后续作用,由此进一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状况。
“感觉”音乐与“听”音乐
音乐疗法发挥作用有两种途径:其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听”音乐;其二是“感觉”音乐。对于人类听觉频率范围边缘或之外的声音,科学家通过“体感音响技术”将音乐中16赫兹~150赫兹低频部分电信号分拣出来,并转换成物理振动,作用于人体,在使人感受安全和舒适的同时,局部的振动能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
目前,音乐疗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自闭症、多动症、焦虑抑郁情绪等问题都有相应的音乐治疗方案;用于产房播放的背景音乐有一定的镇痛和稳定情绪作用;针对糖尿病等慢病也有相应的音乐处方。
声音能治病,也能致病。噪声能导致疾病,比如机械的轰鸣可导致失眠、焦虑等;音乐也不是“好听的声音”的代名词,不良的音乐甚至会诱发抑郁症;同一首乐曲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也有“不合时宜”的时候。所以,需要专业人士选择好音乐,选对适用对象。
来源:健康中国
医学指导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田晨光
编辑 | 小s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