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招工季③|留住年轻人!中山政企合作破解招工新课题

南方探针
+ 订阅

留住年轻人!中山政企合作破解招工新课题。

“是长白班吗?上班能不能坐着?宿舍有没有空调?……”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板埔路的大街小巷,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家劳务或人力资源公司,被当地人称作“招工街”,这些公司门口,花花绿绿的招工牌沿街摆放,刊登着各种各样的招工信息。举目望去,阿峰和阿江成为了前往应聘者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

阿峰20岁,阿江18岁,兄弟俩来自湖南衡阳,年前两人刚从中山一家玩具厂离职,3月12日,兄弟俩带着大包小包回到中山,准备找下一份工。按照期望,“不上夜班、上班能坐着”会优先考虑。

事实上,中山市春节前后推出的多项稳岗留工举措成效明显,据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春节期间,超过100万名外来务工者留在中山过年,通信运营商大数据监测显示,节后新进入中山的务工者超10万人。作为广东的外贸大市,由于节后订单较满,用工市场新增招聘需求明显,制造业一线用工依然趋紧。除了用工总量,在招工市场上,年轻人越来越少也正困扰着用工企业,如何完美“配对”,让年轻人进得来、留得住,成为了中山企业思考的新问题。

制造业一线仍有缺口,有中介公司面临关门

“包吃住、有空调、有wifi……”相比于刚过的正月,3月份的招工明显“冷”了许多,但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依然一片忙碌,大大小小的劳务公司纷纷使出看家本领,老板亲自站在门口吆喝,吸引路过的人上门咨询。

记者停留观察发现,在各家劳务公司门前摆放的木板上,都贴着大同小异的招工宣传单,一般涉及家电、玩具、灯具等行业,普工居多,月薪在4500元至6000元不等。尽管公司老板很卖力宣传,但似乎路过的行人并不买账,很少有人上门咨询。一家名叫优信劳务派遣公司的老板向记者抱怨:如果这个月再招不到人,公司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一个月下来,只能招到三四十个工人。”该老板告诉记者,他在中山做劳务中介5年,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形。现阶段,按平均招到一个工人,获得企业给付的200元报酬来计算,扣去各项成本后,公司只够维持房租。

相比于优信劳务,隔壁的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更为“惨淡”,记者的上门咨询一度让公司以为“来单了”,该公司的负责人直言:“好多天都没招到人了,已经做好关门的打算!”

“这不是某一家的问题,是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鑫禾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老板告诉记者,据他大概统计,目前整条街,已经有多家中介劳务公司关门停业,而他自己,也只是勉强依靠熟客介绍,每个月招工能维持在50人左右。

相比于板埔路散乱分布,位于炬业路去年8月成立的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区则显得更加专业和气派,园区内进驻了一大批综合实力强、品牌效应好的人力资源公司。

“目前中介招工难,主要是阶段性问题。”位于园区的中山市大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锋表示,目前招工已经过了最旺的季节。

据记者了解,中山很多中介公司都探索将招聘点铺设至主要的劳务输出地,在当地建立劳务工作站,安排专人进村开展招聘工作。如中山本地线上招聘平台国际人才网,在省内外有劳务服务站,有300多个专员,并且跟当地的村干部合作。事实上,这种源头“抢人”方式,可能会比在中山本地设摊招聘更有效果。

位于中山市南头镇的奥马冷柜厂。

位于中山市南头镇的奥马冷柜厂。

坐落于中山市南头镇的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下称“奥马冰箱”),在国内行业产销规模排名第四,冰箱出口销量连续12年排名第一,发展至今,企业现有近万名员工。

年前,奥马冰箱订单量暴涨,新增了4个班次,曾一度面临着2900多人的一线用工缺口,加上临时工的需求,需招聘人数达到3000多人。截至3月15日,企业缺口补充已经完成了95%,仍有5%的用工缺口。

招工如“婚介”,政府、企业破解“配对难”

受新冠影响,作为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中山,企业接受国外的订单大幅增加。据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由于节后订单较满,中山市不少企业发出强烈的用工信号,就业市场新增招聘需求明显,全市用工需求超4万个岗位。

一方面市场有缺口,一方面工厂又招不到人。在王锋看来,目前工厂一线普工确实还有一定的缺口,但并不能单纯地说“工人挑老板还是老板挑工人”,当前的企业招工,更像“做婚介”,逐渐演变成双向选择。

“事实上每年都会面临招工难的阶段,但也是动态过程,一般出现在招工旺季。”王锋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每年企业都会有人员自然流失的现象,如人口红利减少,企业、城市综合吸引力减弱都会影响招工,但今年的情况与此前疫情减少流动密切相关,“招工变得很麻烦,因为求职者(特别是一线工人)不愿意花太多时间等待14天的隔离,会有成本产生。”

午间,冷柜厂工人开了个临时会。

午间,冷柜厂工人开了个临时会。

一线普工难寻的背后,一方面基于用工需求增大,另一方面也与务工人员的流失相关。即便如此,双重难题下,面临的季节性招工难题,企业、政府纷纷通过各种措施,花式破解招工“配对难题”。如推动务工人员就地过年和快速返岗,积极开展劳务对接搭建平台挖人力资源潜能。

从1月28日开始,中山市人社局就推出多条有力措施,大力倡导“就地过年”,超过100万名务工人员,选择留在中山过年,为部分企业节后提早开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节后,中山更是组织专机、专列、专车等方式,从广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劳务输出大省接返老员工。截至3月3日,中山市外来建设者累计返岗132.7万人,企业员工到岗率达100%。

“介绍一个新人奖励2500元,超过50%的招工都是通过内部老员带来的。”对于奥马冰箱破解招工难的经验,其公司党委副书记、综合管理部部长叶咏虹介绍,节前公司就已经预判到会有较大的用工需求,除了鼓励员工就地过年,更是发动员工“以老带新”、出门摆摊等多种方式挖掘一线工人,“还调出公司近三年离职员工的名单,打电话发短信劝其回岗。”

年轻工人难寻觅,“种梧引凤”留下来

面临季节性的招工难题,企业通过调节用工结构、搭乘政府政策便车等方式,尚可以得到一定缓解。但一线制造业面临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一线技工青黄不接”的情况,成为了企业必须考虑的新问题。

年轻人到底去哪了?王锋认为,年轻人不愿意走进工厂,背后有工作辛苦、乏味、职业前景不明等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就业选择空间广阔和多样化。“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直播、拍短视频等工种,成为了他们更向往的职业。”

奥马冷柜厂工人们正在作业。

奥马冷柜厂工人们正在作业。

事实上,记者也发现,无论是在招工繁忙的板埔路还是炬业路,求职群体中,很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阿峰和阿江混迹在求职者队伍中,似乎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而他们的求职首要条件,不再是仅看时薪或月薪,更多关注工作环境是否舒适。

“不是没有人,主要是工人流动性变强了,就业形式越来越灵活。” 中山快招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阚建波从事人力资源行业多年,并建立了面向制造业的线上招聘平台,目前平台主要服务佛山、中山、珠海、江门等珠西地区的规模用工企业。通过分析线上招聘数据,他发现近年来企业用工的一个明显趋势:服装鞋帽等传统制造业用工规模正逐年下降,物流配送行业的用工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就业选择增加,企业也作出了相应变化,中山不少制造业企业加快开展生产智能化改造,上万人规模的用工企业在中山已较少见。

奥马冷柜厂工人们正在作业。

奥马冷柜厂工人们正在作业。

据统计,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近2亿个,占总就业人数近1/4,新业态就业前景巨大,“临时性、替代性”工作需求增加,占用了更多的传统制造业用工资源。美团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疫情暴发后,仅从2020年1月20日至3月18日,美团平台新注册的单骑手就有33.6万人,新增骑手来源中,排名第一的是工厂工人,占比18.6%。

“厂里的网络不好,都可能引发跳槽。”同样的问题,产业园区一家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他看来,虽然线上招聘相比线下,年轻人应聘更多,但流动性依然很大,因为年轻人更注重体验。

技术员林红莲正在核对产品相关信息。

技术员林红莲正在核对产品相关信息。

22岁的云浮女孩林红莲已经在奥马冰箱工作了5年,如今是公司冷厂的技术员,月收入达到了6500多元,21岁的江西小伙郭蕙开也已经工作4年,在冷柜厂担任封样员,两人均是职校毕业后就到了厂里。

事实上,在奥马冰箱的一线员工中,大部分以年轻人为主,像林红莲、郭蕙开一样,通过职校招聘到企业的员工还有很多,当初与林红莲同时进厂的90多名同学中,如今还有一半留在了厂里。

冷柜厂封样员郭蕙开。

冷柜厂封样员郭蕙开。

奥马冰箱是如何留住年轻人?对此,叶咏虹总结了三个关键词:收入、福利和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让员工有获得感和认同感。”叶咏虹说,年轻人对制造业的认同需要靠教育和引导,但让年轻人招得来、留得住,还得企业先“栽下梧桐树”。

为了留人,不光提升一线员工的最低工资,发放供住宿补贴,投入资金改造员工食堂、宿舍的环境,完善保障体系及职业晋升通道。“让年轻人沉下心来从事制造业工作,这些保障不可或缺。”

“先考一个本科证书,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后成为厂里的工程师。”对比刚来到厂里,林红莲还是一位普通的流水线工人,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技术员,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她期待更进一步。

“要想留住员工,需要各方努力。”叶咏虹说,除了企业尽社会责任外,还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如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保障问题。

【记者】朱红鲜

【摄影】董天健

【视频】王俊涛

【海报】吴颖岚

【实习生】王谰 李莉洁

编辑 吴昂霖
校对 杨远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