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党史校史精神!岭南师范学院“思政第一课”引发共鸣

广东教育头条
+ 订阅

“世人修谱,是为了认祖归宗,凝聚亲缘,传承良好家风,规范后代行为,延续家族荣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什么?又为什么构筑精神谱系呢?”3月17日晚,岭南师范学院校长兰艳泽以“从党史、校史看岭师人的精神谱系”为题,为该校师生开讲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构筑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从大家熟知的家谱谈起,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论述为总纲,兰艳泽深刻阐述了构筑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意义。

她说,构筑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为了寻根求本,增强基因认同和历史认同,弄清“我是谁、我姓啥、从哪来、到哪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党和国家事业的光明未来。

兰艳泽用一个个党史故事,生动形象地为大家讲述了初创时期、探索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涵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她说,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精神谱系,构筑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在伟大民族精神方面形成了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和伟大的梦想精神等四大支柱精神。

“红船精神”“刘胡兰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孔繁森精神”……伴随着她的讲授,党史中一个个人名或地名背后的故事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内涵深刻形象地印入了在场师生的心中。兰艳泽以党史重大事件、人物、地名为引,串珠成链,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讲述了一个个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故事,有力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传承发扬岭师校史精神

“在岭南师范学院历史发展中,也谱写了特有的精神谱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书院精神、革命精神、奉献精神、新时代岭师人精神。”兰艳泽从岭南师范学院的起源雷阳书院说起,讲述了岭南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指出岭南师范学院在悠久的办学历程中,谱写了以重德尊师、勇于创新、戒恶向善、严谨治学的书院精神;以谭平山、黄学增、黄其炜等校史人物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学校始终坚守师范、坚持师范教育特色,以国家之复兴,社会发展为己任所展现出的奉献精神;校训崇德、博雅、弘志、信勇蕴含的新时代岭师人精神为特质的精神谱系。并通过一人、一岛、一封信的故事分享了这些精神在岭师人身上的传承和发扬。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兰艳泽指出,在新时期,岭师人要深化对党史、校史的认识和传承与发展,要在学党史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学校卓越教师班和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的学员、团干代表及教师代表共100多人到场聆听。 “以家谱作类比,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感觉讲述的角度很新鲜、很亲切,一个个党史故事以及蕴含的精神,如一部震撼人心的影片一幕幕地呈现在眼前、沉淀在脑海里,听完讲课后感觉很过瘾。”卓越教师班的王同学谈起听课后的感受时说。

【记者】杜玮淦

【通讯员】郭莉敏 赵宇清

编辑 吴昂霖
校对 杨远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