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大良街道中小学学生体检项目中增加了“脊柱侧弯筛查”项目。据统计,每年参加体检的5万多名学生中,存在脊柱侧弯的学生约占体检总人数0.8%-1%,其中大部分是12-16岁的学生。
案例
“医生呀,我小孩前段时间确诊了脊柱侧弯,按照医生您的意见,到广州的医院做了矫正支具,已经带了20多天,今天过来复诊,看看侧弯的角度有没有变化?”近日,一位16岁的小杨同学跟随着父亲前来我院就诊。
小杨同学个子比较高,体形纤瘦,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同龄的小孩差无两样。但在去年学校体检发现脊柱有侧弯的情况,当时家长也比较紧张,立马前往我院中医疼痛康复就诊。当时在我院定期出诊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专家李丹主任接诊后,经过详细的查体,发现小杨同学有高低肩,骨盆不对称,从胸椎到腰椎都有不同程度的侧弯,脊柱X光线检查显示小杨的脊柱侧弯情况比较严重,胸椎、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并呈“S”状侧弯,腰段的Cobb 角达到40°,建议小杨同学佩戴矫形器。(Cobb 角<10°时可定期观察;Cobb角 10°~ 20°时可选择运动干预;Cobb角>20°~ 45°时可选择支具治疗配合运动疗法;Cobb角>45°时可考虑手术治疗。角度越大、侧弯越严重。)
李丹主任特别提醒小杨同学及其家长,佩戴矫形器的同时要进行运动干预。通过穿戴矫形器持续地向脊柱施加矫正力,使脊柱按照施加的矫正力向正常脊柱的曲线方向乃至过矫的方向生长变形。再加上一些辅助的运动锻炼增强脊柱背部肌肉力量,稳定脊柱矫形器的矫正效果,从而避免手术治疗。
在暨大附一院康复科治疗师的指导下,我院中医康复疼痛科的治疗师利用施罗特疗法、脊柱侧弯科学锻炼疗法,配合呼吸功能训练和体位转向帮助小杨同学牵伸与加强脊柱肌群的收缩,并建议小杨同学在课余时间进行游泳、跳绳等运动。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与佩戴支具,近期复查时,接诊医生发现小杨同学胸椎段与腰段的Cobb角明显减少,胸、腰椎的生理曲度存在。其家长表示,幸好医生们在体检时检查仔细,才能发现小孩的脊柱问题,并可以及时治疗!
暨大附一康复科龚金生治疗师指导我院中医康复疼痛科治疗师进行有关脊柱侧弯的康复评估与相关康复治疗
医生说
我院中医康复疼痛科王文献主任表示:脊柱侧弯是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过往的学生体检比较注重学生的近视、龋齿、营养不良、贫血等学生常见疾病,脊柱侧弯筛查相比较其他学生常见疾病明显滞后。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脊柱侧弯患者及整个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家长们也要及时重视,多关注孩子的坐姿,书包既要双肩又要减重,多运动,早期预防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们不妨在家为小孩做以下自我筛查:
“脊柱侧弯六步筛查法” :具体做法如下:(详见图)让孩子脱掉上衣,光脚自然站立,家长在孩子正后方观察
第一步
两肩等高,看孩子的两肩是否等高。
(图中的学生高低肩明显,肩胛骨明显不等高)
第二步
肩胛骨无凸起,用手摸一摸孩子背部的肩胛骨,有没有一侧肩胛骨向后凸起。
第三步
肩胛骨下端等高,用手摸一摸孩子背部的肩胛骨,看两块肩胛骨最下端是否等高。
第四步
双侧背部对称,触摸并对比孩子的双侧背部是否有隆起、是否对称。
第五步
腰部对称,观察并触摸并对比孩子的双侧腰部是否有隆起、是否对称。
第六步
正常直线,用中指和食指夹着脊柱棘突从上往下划,看是否能划出正常的直线。
如果家长在这六步的任何一步中发现异常,请一定及时带孩子就医。
专家简介
李丹
暨大附一医院 骨伤康复病区主任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现任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手功能分会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委员,《中国康复》杂志审稿专家。擅长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尤其在运动创伤、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腰腿痛、脊柱侧弯、脊髓损伤、神经肌肉损伤、颅脑神经损伤、产后康复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
王文献
中医康复疼痛科主任
中医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脑针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佛山市康复医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宮氏脑针疗法创始人宫长祥先生入室弟子
佛山市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运动损伤专委会副主委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椎伤病康复专委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运动与创伤康复会常务理事
古中医学能量灸/《黄帝内经》之圆通针法创始人
佛山市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顺德足球协会医事顾问
擅长运用
擅长运用思维导引、整脊正骨、脑针、针刀、圆通针法、圆能灸法、圆运中药、气功导引和现代康复综合治疗:
1.头颈肩腰腿痛;
2.脊柱骨关节病;
3.心脑疾病:失眠、抑郁症、焦虑症脑卒中偏瘫、颅脑外伤后遗症、截瘫、脑瘫、帕金森原发性高血压、类心绞痛;
4.杂症;久咳、久发烧、支气管哮喘、尿失禁、慢性鼻炎咽炎股骨头缺血坏死、重症肌无力、强直性脊柱炎、乳腺增生、痉挛性斜颈2型糖尿病、顽固性牛皮藓、荨麻疹、非器质性男性性功能障碍、产后疼痛、慢性前列性炎、痛经、小儿遗尿厌食等。
研究方向
融合古中医学.人体生物力学.筋膜链理论.宫氏神经调衡理论和现代生命脑科学理论,形成自己独创的圆衡五体(脑-脊-肌-筋-皮)学说诊疗体系,致力于寻求生命运动机制和疾病的本源。研究以”肝.节.筋”为中心,运用“脑-脊-肌-筋-皮”对人体生理圆衡调节机理,重点研究脑病-脊柱病-杂症与疼痛调衡机理和中医康复诊疗方案。
科室简介
我院中医康复疼痛科引进了现代化康复设备、先进的神经康复技术和中医特色微创治疗技术(脑针、针刀等),以打造本地区乃至佛山地区、最全面的中西医结合的脑神经康复诊疗中心为目标。
现设有门诊部和住院部,有医护人员三十余名。诊疗范围:脑神经康复、疼痛康复、脊柱与骨科康复、内外妇儿科康复、产后康复、疑难杂症康复等。
咨科室地址:门诊楼三楼、住院部二楼
咨询电话:0757-22913624
End
供稿:中医康复疼痛科 何泳梅
编审:石增谋
审核:李杏儿
医院微信美编团队编辑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