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唱起童谣时,奇妙的变化发生了……

2020难忘的记忆
+ 订阅

童谣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记忆

那些古老的童谣

穿过悠长的时光隧道

如香醇的陈皮一般

被孩子们轻轻地含在口中

吹响成童年快乐的号角

哪怕长大成人

唱着童谣的那个小身影

依旧是心头最柔软的一角

那么童谣究竟有什么魔力

能够代代相传下来呢?

孩子学唱童谣

又能从中收获什么呢?

一、童谣是儿歌

童谣大多数都是儿歌,它流传于人们的口口相传,多半拥有朗朗上口的节奏,轻松活泼的韵律。

对于许多小孩来说,童谣就是摇篮曲。比如说岭南地区的孩子,记忆中一个温馨的画面就是晚上枕着妈妈轻柔的《月光光》哼唱中睡去。

月光光

月光光,照地堂,

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赶插秧咯,

阿爷睇牛佢上山冈。

虾仔你快高长大,

帮手阿爷去睇牛羊。

月光光,照地堂,

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爸要捕鱼虾!

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

虾仔你快高长大,

划艇撒网就更在行。

月光光,照地堂,

年卅晚,摘槟榔,

五谷丰登堆满仓,

老老嫩嫩喜洋洋啊,

虾仔你快啲眯埋眼,

一觉瞓到大天光啊。

教育学家研究发现,童谣对孩子促进孩子的倾听能力、语言说话、情感和智力开发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倾听是他们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基础条件。童谣朗朗上口,简短押韵,富有节奏感,孩子很容易被吸引到注意力,唤起唤起孩子音乐和语言的天赋,满足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

同时,孩子天生对音乐敏感,儿歌具有的语言美感和用词很容易让孩子沉浸其中,并且童谣还可以起到滋润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童谣是游戏

童谣与游戏天生属于儿童,儿童也天然地属于童谣与游戏。

在许多幼儿园里,小朋友都会一边唱着《丢手绢》《找朋友》而儿歌,一边快乐地玩着游戏。

岭南童谣里,《猜呈沉》就是跟“石头剪刀布”相近的游戏,唱《氹氹转》时,许多小朋友都会手拉手快乐地转圈,有些地方还演变成蒙眼捉人并猜出对方是谁的游戏。

凼凼转

氹氹转啊 菊花园

炒米饼 糯米团

阿妈叫我去睇龙船

我唔睇 睇鸡仔

鸡仔大 捉去卖

卖得几多钱

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孩子天性爱动,爱游戏,爱玩乐。童谣将语言表达、艺术表演、游戏活动统合起来,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活动。

而通过童谣+游戏的形式,可以让孩子们将语言与现实关联起来,在集体互动游戏中感受生命的律动,并且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共情力、合作力;游戏联通了童谣,就有了故事情节与意义,营造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引导式的活动环境,可以让儿童在角色体验中辨别真善美。

三、童谣是知识教育

儿童的知识浅薄,生活经验有限,而童谣的内容,又绝大多数是描述一般生活情景、民俗节庆的祝贺,或者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天文气象等自然景观,甚至是关于鱼虫鸟兽、花草树木、色彩数字等的想象情节,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儿童胃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因此,儿童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

比如说中国民间童谣《十二月子》,就生动地描述了十二个月间常见的农家生活写照,孩子学会了童谣,也就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图:正月十五汤圆子。二月惊蛰喂丸子。三月清明下种子。四月芒种栽秧子。五月端午包粽子。六月天热扇扇子。七月中旬舂谷子。八月十五杀鸭子。九月重阳杨谷子。十月小雪穿袄子。冬月天寒杀蝗子。腊月除夕吃饺子。

岭南童谣中,《五更鼓》就让人形象地记住各种动物的叫声。

《五更鼓》

初更鼓,响叮当,

叮叮叮咚叮叮当。

入绣房。

绣房有只乜嘢叫?

有只蚊公叫。

蚊公点样叫?

嗡嗡嗡嗡嗡嗡叫。

二更鼓,响叮当,

叮叮叮咚叮叮当。

入绣房。

绣房有只乜嘢叫?

有只老鼠叫。

老鼠点样叫?

吱吱吱吱吱吱叫。

三更鼓,响叮当,

叮叮叮咚叮叮当。

入绣房。

绣房有只乜嘢叫?

有只猫仔叫。

猫仔点样叫?

喵喵喵喵喵喵叫。

四更鼓,响叮当,

叮叮叮咚叮叮当。

入绣房。

绣房有只乜嘢叫?

有只狗仔叫。

狗仔点样叫?

汪汪汪汪汪汪叫。

五更鼓,响叮当,

叮叮叮咚叮叮当。

入绣房。

绣房有只乜嘢叫?

有只鸡公叫。

鸡公点样叫?

喔喔喔喔喔喔叫。

另外,教育学家还指出,童谣是阅读和书写的发源,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阅读不仅是一项视觉技能,而且是一项语言技能,而语言知识中,对阅读学习最重要的是音韵知识。

对还不会阅读的孩子来说,儿歌就是非常好的提高音韵觉识的方法。

儿童长期说唱童谣,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孩子“听”出重点词,句子结构,以及韵脚的能力,更从这些语汇的运用中增强了联想及叙述的能力,无形中提升了儿童的文学能力。

童谣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将成长中的美好记忆不断沉淀、浓缩、传递,汇聚成童年的欢乐。所以不妨拉起孩子的小手,一起唱支童谣,在他的心中植下温暖而又美好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