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路,免预约!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探索出“异步庭审”新模式

五邑人社
+ 订阅

随着经济社会加快转型、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劳动关系更为复杂,相关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投入(包括仲裁员和书记员数量、仲裁庭数量、仲裁成本的限制等),在法定审限内处理好高位运行的争议案件,切实保障仲裁服务水平,提升调处质效,已成为全国劳动仲裁系统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课题上

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积极挖掘新办法

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着力加强仲裁办案智能化、自动化、规范化建设,依托互联网+调解仲裁,继全流程在线调解庭审全面运行之后,又成功开发了异步庭审系统,为持续推进案前调解、简案快办、书面审理、要素式裁决等仲裁办案方式改革,不断完善仲裁服务社会体系,持续向社会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精准、公平公正的准司法服务,走开了新路子。

2021年3月9日-12日,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通过互联网“异步审理”应用平台成功审理了2件劳动争议案件,且均在24小时内结案

“异步审理”模式即当事人及其他仲裁参与人根据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短信指引,在规定的期限内,自主选择时间,通过“广州劳动人事微仲裁”微信小程序,登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互联网“异步审理”应用平台,根据办案人员发布的问题和质证清单,完成答辩、调查、举证质证、并充分发表意见,仲裁委不再组织线下开庭审理,径行调解或裁决的审理方式。

从传统模式的仲裁机构现场审理,到“视频面对面同步”在线审理,再到“非面对面非同步”异步审理,成功克服仲裁机构和当事人的时空限制,利用碎片时间参与案件审理,实现了“零跑路”“免预约”完成庭审。仲裁员以前同一时刻只能参与一场庭审,而现在可同时进行多场开庭,“分身乏术”得以有效缓解,“茶余饭后也能抽空开场庭”成为现实。

下一步,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进一步优化“异步审理”平台功能,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健全制度规范。同时,依托“互联网+5G”、大数据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数据共享、互联网服务和智能化引导等方面深挖应用场景,综合运用“异步审理”与网上调解、远程开庭、书面审理等模式,助推争议处理质效全面提升。 

“异步庭审”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2个典型案例

带你了解

案例一

当事人双方因工伤待遇问题产生争议,原定于2021年3月10日下午15:30开庭审理。2021年3月1日,劳动仲裁委收到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的延期开庭申请,仲裁员随即通过电话方式进行庭前调解,但因被申请人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双方在补偿金额上无法达成一致。2021年3月4日,经仲裁员介绍引导,双方当事人接受通过“异步审理”模式开庭审理。

2021年3月9日下午16:30,仲裁员指导双方当事人登陆“异步庭审”平台,仲裁员在线向双方当事人发送问题,17:55双方当事人均回答完毕,并提交各自质证意见,仅1.5小时审理结束,系统随即自动生成的庭审笔录。

2021年3月10日上午9:30,仲裁员依据双方所提交证据及庭审回复作出仲裁裁决,当天中午12:30案件结案。

该案从3月9日双方当事人登陆“异步审理”平台到3月10日结案,用时不超过24小时,且在原定开庭审理时间之前结案。

图1:案件问题列表

图2:案件证据列表

案例二

当事人双方因工资等问题产生争议,原定于2021年3月11日下午17:30开庭审理。本案庭前双方举证比较充分,权利义务较为明确。为避免夜间开庭给当事人带来的不便,2021年3月10日,经仲裁员和书记员介绍引导,双方当事人接受通过“异步审理”模式开庭。

2021年3月11日上午9:00,仲裁员、书记员指导双方当事人登陆“异步庭审”平台,仲裁员在线向双方当事人发送问题,11:00双方当事人均回答完毕,并提交各自质证意见,系统随即自动生成的庭审笔录。

2021年3月12日上午,仲裁员依据双方所提交证据及庭审回复作出仲裁裁决,当天中午案件结案。

该案从3月11日双方当事人登陆“异步审理”平台到3月12日结案,用时不超过24小时。

图3:案件问题列表

来源: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